[微风]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打他们。一次都没有。反倒是他们,隔三差五就想把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 要理解这段言论的冲击力,先得弄清“那片海”到底指什么,它不是某片特定海域,而是对中国周边近海及外海屏障的泛称,包括南海、东海、台海以及太平洋西部海域等。这片海域既是地理屏障,更是历史分水岭,记录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基因。 翻阅中国两千年的航海史,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队堪称巅峰。这支由200多艘巨舰组成的舰队,七次远航抵达东南亚、印度洋甚至东非海岸,所到之处带去的是瓷器、丝绸与历法,而非炮火与殖民。 史料记载,郑和船队在马六甲调解纠纷、在锡兰山扶植正统,却从未建立过一块海外殖民地。这种“厚往薄来”的和平交往模式,与同期葡萄牙在果阿、西班牙在吕宋的残酷征服形成刺眼对比。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欧洲列强开启大航海时代时,明朝却主动实施海禁政策——不是无力远征,而是主动选择“不跨海”。 反观西方海洋强国,从鸦片战争到朝鲜战争,从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其舰队总在“那片海”外兴风作浪。2023年美国海军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次数创下五年新高,而中国海军同年在亚丁湾的护航行动却已持续整整15年。 这种对比让教授的论断有了现实注脚:当中国用无人机为商船护航时,某些国家正用航母编队制造紧张。更微妙的是,今年东盟峰会期间,菲律宾学者公开指出:“中国从未在东南亚留下殖民伤痕,而西方的边界线至今仍在流血。” 历史总在轮回中显现真相。当美国教授在演讲中展示这张对比地图时,台下掌声雷动绝非偶然——地图上,中国海岸线两千年来从未主动延伸出军事占领线,而西方舰队的轨迹却像蛛网般笼罩全球。 这种差异在当代依然延续:中国与14个陆上邻国划定边界,却从未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而美国在全球80个国家拥有约750个军事基地,其中亚太地区就超过300个。 更讽刺的是,当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派出4万余人次维和人员时,某些国家却以“航行自由”为名在南海制造摩擦。 “那片海”的隐喻正在被新时代改写。当中国航母编队在太平洋训练时,携带的是救援物资而非火炮;当055型驱逐舰穿越宫古海峡,执行的是年度训练而非武力威慑。 这种克制并非软弱,而是深植于文明基因的战略清醒。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在《中国的选择》中所言:“西方总在问中国想成为什么,却从不问中国不想成为什么——答案就在那片海两千年的平静里。” 当无人机在台海盘旋、当核潜艇在关岛游弋 ,人类需要重新思考海洋文明的本质。教授的掌声背后,是对和平基因的渴望,还是对霸权逻辑的厌倦?当“不跨海”成为两千年不变的坚守,当“家门口”的战火从未停息,我们该用历史镜鉴还是武力逻辑应对分歧?
[微风]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
士气沉沉
2025-10-02 12:50:1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