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不买了,印尼不买了,泰国也不买了,这一连串的操作下来,怎么给人觉得这事像是在玩一样? 说句公道话,歼-10C真不是没实力的“花架子”。巴基斯坦早就买了这战机,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里,歼-10C直接打下了印度飞机,其中还有号称“最强四代半”的法国阵风,自己一架没损失,这实战成绩摆在那儿。 你要是认识航空工业的外贸工程师老陈,就知道“不买”背后藏着多少普通人看不到的门道。上个月他还揣着厚厚的技术手册在开罗待了半个月,埃及空军的上校拿着歼-10C的空战数据报告,手指在“雷达锁定距离”那栏划了圈:“性能我们认,比我们现在用的幻影2000强太多。”可最后没签合同,不是歼-10C不行,是埃及现有的国防体系卡了壳——他们空军基地的雷达站、维修设备全是按法国标准建的,换歼-10C得重新改线路、培训技师,算下来额外要多花2亿美元,国会没批这笔钱,采购只能先搁着。 老陈去年去雅加达时更无奈。印尼空军特意安排了苏-30飞行员试驾歼-10C,那人落地后拍着机舱盖说“机动性比苏-30灵,雷达反应也快”,甚至当场提了“先买6架试用”的想法。结果今年初印尼国会把国防预算砍了三成,钱全优先给海军买护卫舰了,战机采购计划直接被压到了明年。老陈回来时,笔记本上还记着印尼飞行员的话:“等预算松了,我们第一个找你们谈。” 泰国那边就更实在了。老陈跟泰国空军参谋聊天时,对方没绕弯子:“我们现有的F-16还能飞5年,不急着换。”顿了顿又补了句,“你们歼-10C的维护成本能不能再降点?要是能兼容我们现有的美式弹药,我们更倾向早点定。”根本不是“不买”,是泰国在等更适配自己需求的方案——他们不想为了换战机,再额外花钱换弹药库,这种精打细算,是小国国防采购的常态。 没人比老陈更清楚歼-10C的底气。今年6月他去巴基斯坦卡拉奇空军基地,巴方飞行员拉着他直奔机库,指着歼-10C的弹舱笑:“5月那场仗,这家伙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先盯上阵风,霹雳-15导弹出去就没跑,我们还靠着它的过失速机动躲了对方的反击。”老陈的笔记本里夹着张手绘的空战示意图,是巴方飞行员画的,上面用红笔标着歼-10C的飞行轨迹,旁边写着“零损伤,漂亮!”。 现在有人觉得“不买就是不行”,甚至说“这事像玩一样”,老陈听了总忍不住叹气。他见过太多国家采购战机的纠结:有的要考虑跟盟友的装备体系兼容,有的被预算卡脖子,还有的要平衡国内不同派系的意见,哪是“看一眼就买”那么简单?就像埃及,虽然没签歼-10C,却跟中国订了无人机生产线;印尼没买战机,却追加了军舰的雷达订单——这些都说明,他们认中国装备的实力,只是采购优先级不同。 老陈最近还在跟埃及沟通,提了“分期换装”的方案:先买8架歼-10C,配套建小型维修站,后续再慢慢扩规模,这样能减轻预算压力。印尼那边也没断联系,他每周都会发些歼-10C的训练视频过去,等着对方预算恢复。在他眼里,军火贸易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是跟各国需求慢慢磨合的过程,暂时的“不买”,不代表永远不买。 说到底,歼-10C的实力不用靠“谁买了”来证明,巴基斯坦的实战成绩、多国空军的试驾反馈,早就把“花架子”的说法砸得粉碎。那些觉得“像玩一样”的人,或许该多想想:一个国家买不买战机,考量的远比“性能好不好”复杂,这背后是国防战略、预算规划、体系适配的综合权衡,不是一句“玩”就能概括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东的“靶子”终于要轮到埃及了?以色列警告埃及:撤下中国导弹,停止用雷达照射以色
【2评论】【3点赞】
我命由我不由天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主要是不打仗,要是有人跟他两巴掌看看都抢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