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科协
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如果说,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老了?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发现自己老花的时候。
你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收拾药箱,想看看说明书,却发现字怎么也对焦不上;化妆时明明凑近了镜子,却看不清睫毛膏刷头;餐厅点单手机拉远半米才能看清菜单。
这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难道我老花了!?老花眼,这个词似乎总是和“衰老”挂钩,但就像皮肤会长皱纹一样,这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老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老花的本质:是眼睛调节能力的下降
人眼就像一台照相机,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眼睛的两个镜头--角膜和晶状体会对其进行聚焦,如果眼睛没什么度数,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就会顺利聚焦到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东西。
但我们不只是看一个东西,日常需要看清很多不同距离的物体,这就需要眼睛具备变焦能力,即眼睛的调节能力,这主要是通过晶状体的变形来达到的。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形状相对扁平;而当看近处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形状相对变凸,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加,从而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下降,因此变焦能力随之变弱,逐渐出现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大多数人会在45岁开始出现老花,有些人可能还会更早一些。一般将45~52岁定义为老花早期,35~45岁这个阶段被认为是老花前期。
近视的人不会老花?
近视的人老花后通常需要戴两副眼镜,一副用来看远,一副用来看近。不少人会觉得惊讶:不是说近视的人不会老花吗?
不是。
因为老花是一种生理老化现象,只要你活的久,基本都会出现,并不会因为你是近视,就不会老花,只是每个人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罢了。
一般人45岁左右,老花约150度;50岁左右,老花200度的样子;等到60岁,老花就差不多300度了。
如果你的近视度数和老花度数差不多,那看近的时候,把近视眼镜摘掉就行,不用额外再配花镜。但大部分人的情况都不会这么完美,那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解决方案。
方案1.看远一副眼镜,看近老花镜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解决方案。看远还是戴原来的眼镜,看近再配个花镜,在看远度数的基础上,再叠加老花的度数。
比如近视500度,现在花了200度,那么看近就需要配个300度的花镜用来看近。如果是远视,比如300度,现在花了150度,那么就需要配个450度的花镜。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有些人会图省事,直接去买现成的老花镜。不建议!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双眼的度数不太一样,并且近视的同时还会有散光,而且不同年龄老花的程度也会有变化,何况每个人的瞳距也不一样,花镜同样需要精确的验配。
方案2.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
普通镜片,通常只有一个焦点,只能用于看清楚一定距离的物体。
而渐进多焦点镜片,就是一个镜片上同时具有多个焦点。设计原理是从大象鼻子一节一节的获得的灵感,渐进镜片度数就设计成从上往下逐渐平缓过渡。镜片通常可分为视远区、中间过渡区、视近区和两边的像散区,配戴一副眼镜就可以实现看远、看中、看近都清晰。
对于刚开始老花的人特别友好,这个时候调节能力刚有所下降,适应渐进镜片比较容易,免去了配戴两副眼镜的麻烦,以及看着还挺年轻就开始配戴花镜的尴尬。
方案3.优化设计的近视摘镜手术
虽然近视摘镜手术,主要是为了解决近视和散光的问题,通过激光切削或者ICL晶体植入来实现摘掉眼镜,但通过对手术方案的优化也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老花问题。
比较常见的就是单眼视或微单眼视设计。通常就是把主视眼的度数全部矫正掉,用来看远清晰,让另一只眼稍微预留一点近视度数,用来看近,这样就看远和看近都不需要戴眼镜了。
但到底预留多少?留的度数多了,有些人就能明显感觉到双眼清晰度不一样,不太能耐受,但是留的度数太少,对看近的帮助又有限。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所以对于年龄超过40岁的摘镜人群,术前就要进行更详细的视功能检查和更充分的沟通。对于准备采用单眼视/微单眼视设计的人,最好是术前能配戴隐形眼镜来模拟术后的屈光状态,评估是否符合用眼需求,不断调整以找到最优的手术方案。
方案4.置换高端晶体的白内障手术
对于50岁以上,老花已较明显,尤其是晶体也开始出现混浊的人来说,置换高端晶体的白内障手术,同时达到矫正度数、解决老花以及治疗白内障的目的,是个不错的选择。
前面我们提过,老花是晶状体弹性下降导致的,而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变得混浊,就是白内障。随着混浊不断加重,视力会逐渐下降,当不能满足自身日常和工作需求时,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目前也很成熟,就是把自身混浊的晶状体给取出来,置换一个人工晶状体再装进去。人工晶体本质上也是一个镜头,因此可以解决近视等度数问题。只是单焦点的,只能解决一个距离的度数问题,而多焦点镜头,通过特殊设计,就可以实现看远、看中、看近都清楚,因此也能解决老花问题。
不过高端晶体也不是没有缺点,有些人置换后会抱怨视觉质量不够高。因此,对于年纪较轻,自身晶状体还挺透明,只是弹性有所下降的人来说,或许也可以先考虑配个渐进多焦点的眼镜或做个优化的摘镜手术。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毕竟,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具有老视矫正功能的ICLV6晶体也即将上市,近年一些治疗老花的药物也有所突破,相信未来对于老花,还会有更多选择可能。
今天是国际老年人日,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悄然前行。而老花眼,常常被误解为衰老的信号,很多人因此焦虑,但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重要的是学会适应和应对。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让我们可以轻松应对老花眼,继续享受清晰的视野和美好的生活。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游玉霞北京爱尔新力眼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审核丨董诺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