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中国花了20年,把乌克兰的军工技术吃得透透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却唯独留下了一大遗憾!可以说,中国军事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乌克兰的助力最大,那么,这个遗憾究竟是什么呢?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东方大国正悄然积蓄力量,一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军工交易拉开帷幕。锈迹斑斑的巨舰在黑海边低垂着头,技术图纸如宝藏般被打包运来,推动一支海军从零起步。可就在这腾飞路上的关键一环,总有个影子挥之不去,让人忍不住想问:那份本该到手的战略利器,为何成了永恒的缺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一散架,乌克兰手里一下子攥着好多军工家底,黑海船厂那些半拉子工程堆在那儿,国家债务压得喘不过气。工厂工人领不到工资,设备闲置生锈,领导们只能想着对外卖点东西换钱维持。 这时候中国经济刚起飞,外汇攒了点,军工却跟不上趟儿,专家们天天开会琢磨,怎么补短板。 乌克兰缺钱,中国要技术,这俩事儿一凑,就搭上线了。从1992年起步,小打小闹引进些发动机工艺,到后来大项目上桌,合作越滚越大。 乌克兰那边专家不少,带着图纸和经验过来,中国这边工厂热火朝天,很快就消化吸收了。 拿瓦良格航母来说,1998年,中国企业花两千万美元买下这艘停工的大家伙,本来是苏联的宝贝,解体后扔那儿不管。 船到手不是结束,得运回来。2000年6月从黑海拖船启航,过土耳其海峡卡了16个月,外交上没少费劲。 2002年3月终于进大连港,锈得不成样,但设计资料齐全,中国工程师照着改,辽宁舰就这么一步步出来了。 再看舰载机,2001年中国从乌克兰搞到苏-33的T-10K-3原型机。俄罗斯那边要卖整批,中国不干,转头找乌克兰,条件松快多了。这架样机虽旧,但尾钩、折叠翼这些关键玩意儿全在。 运回沈阳飞机厂,团队拆开研究,滑跃起飞的难题就这么啃下来。2009年歼-15首飞,2012年上辽宁舰,舰载机编队常态化训练,中国航母战斗群的骨架立起来了。 可说到遗憾,就得提图-160战略轰炸机。乌克兰有8架现成的,普里卢基基地存着,中国1998年就去谈,想买来学远程投送。 乌方也乐意卖,换点钱解燃眉之急。可俄罗斯不干,1999年4月插手,用天然气债抵扣,买回6架。 剩下2架2000年拆了,彻底报废。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情报施压,乌克兰夹在中间,事儿就黄了。中国虽出方案,但国际博弈太复杂,没捞到手。 这玩意儿是战略级,翼展大、航程远,要是拿下,轰炸机项目起步早多了。 这二十年,中国军事实力蹭蹭往上窜,航母下水、舰载机列装,全靠吃透这些技术。 乌克兰的家底虽散,但中国学到精髓,燃气轮机、航空材料都上台阶。 合作中,中国也帮了忙,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体现负责任大国风范。 当然,核心技术还得靠自己,图-160这事儿提醒大家,国际环境变幻莫测,得加强自主创新。 现在中国军工体系稳了,科研投入大,隐身设计、先进航电一步步跟上,国防现代化步伐稳健。 回想起来,乌克兰助力最大没错,从航母到舰载机,实打实的进步。可那图-160的缺口,也让中国更清醒,科技自立是王道。 这段历史不光是军工故事,更是国家崛起的缩影。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军力强是为维护主权、促世界稳定。 因此,这合作收获大于遗憾,中国海军航空从稚嫩到成熟,靠的就是这份实干精神。 未来,继续深挖自主潜力,构建更牢的国防盾牌,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月亮]中国花了20年,把乌克兰的军工技术吃得透透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却唯独留
蕊蕊聊过去
2025-10-01 13:45:4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