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哥大时间2025年9月27日,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在社交媒体平台“X”

史鉴奇谈 2025-09-30 12:00:49

波哥大时间2025年9月27日,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写道: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总统本享有完全豁免权,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不被允许入境,我的签证因呼吁美国和以色列军队不要支持种族灭绝而被吊销。这是危害全人类的罪行,这一事实表明美国政府不再尊重国际法。联合国总部不能留在纽约。我不需要美国签证,只需要 ESTA,因为我不仅是哥伦比亚公民,也是欧洲公民。我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的自由公民。全世界的人类必须是自由的。我们有权生活在地球上。   这事儿往深了想,根本不是一张签证的问题。佩特罗的话点破了关键,这一事实彻底暴露美国政府早已不把国际法放在眼里。   联合国总部还能继续留在纽约吗?佩特罗的反问掷地有声。   他本人倒不愁没辙。他特意提了一嘴,自己根本不需要美国签证,有ESTA就行。原因很简单,他不只是哥伦比亚公民,还是欧洲公民。   这番话带着股硬气,更藏着对“自由”的较真。他说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的自由公民。他更强调,全世界的人类都必须是自由的,大家都有权生活在这颗星球上。   佩特罗的愤怒不是凭空而来,这事儿早有伏笔。就在前一天,也就是9月26日,他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外参加了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   美国国务院转头就给了他颜色看,以他“敦促美国士兵不服从命令并煽动暴力”为由,火速吊销了他的赴美签证。这种速度,活像早有准备的“反击”。   但美国忘了,签证问题从来不是小事,尤其牵扯到联合国相关事务。中国代表耿爽之前就戳穿过美方的把戏,美方频繁对特定国家外交人员拒发签证、限制旅行自由,早已严重影响这些国家正常参与联合国工作。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联合国总部协定》里写得清清楚楚,签证和旅行自由是外交人员的重要权利。给参加联合国会议的人员发签证,是美国作为东道国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在这件事上,美国根本没有所谓的“自由裁量权”,更不能凭双边关系亲疏搞歧视性操作。佩特罗遭遇的签证吊销,恰恰踩了所有红线。   更讽刺的是,佩特罗提到的巴勒斯坦代表入境受阻,也不是个例。早在8月底,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就下令,拒绝巴勒斯坦部分官员的签证申请,甚至直接吊销已发的签证。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当时就怒了,直言美方这做法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总部协定》。可美国压根没当回事,如今连哥伦比亚总统都成了制裁对象。   这波操作彻底撕下了美国“尊重国际规则”的伪装。佩特罗提议把联合国总部搬到“一个更加民主的地方”,这话瞬间戳中了很多国家的痛点。   其实早有人提过类似建议。2015年的时候,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公开提议,该考虑把联合国总部迁到亚洲。   他的理由很实在,70年前联合国选在纽约,是因为当时西半球地位上升,世界发展中心向美国转移。可进入21世纪,全球增长点早就往亚洲挪了,这里住着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资源丰富,经济蓬勃。   俄罗斯政界对这事儿更积极。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成员佐托夫早就在联合国大会上提过,该把总部迁到中立国家。   他的话一针见血,美国的签证制度成了政治工具,想让谁来就让谁来,想拦谁就拦谁,这根本是干涉联合国事务,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   俄杜马副主席列维切夫更直接,建议迁到中国或巴西这样对联合国预算有主要贡献的国家。他觉得把国际维和组织这类关键部门迁过去,既合理又公正。   连瑞士都被他排除了,理由是瑞士看似中立,却曾把国际足联官员逮捕后移交美国,根本算不上政治独立,况且日内瓦已经有不少国际组织总部了。   这些呼声以前没掀起太大波澜,可佩特罗这事儿一闹,情况不一样了。他的遭遇不是孤例,而是美国滥用东道国地位的集中体现。   联合国总部那片位于纽约曼哈顿东河之滨的“国际领土”,本是193个会员国凝聚共识的地方。中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当年还参与过秘书处大厦的设计,那栋39层的玻璃楼,本应象征着全球共治的理想。   可现在,这栋楼成了美国的“后花园”,想给谁开门,想把谁拒之门外,全看美国脸色。佩特罗的签证被吊销,巴勒斯坦代表进不来,这些事都在消磨联合国的合法性。   佩特罗那句“我不需要美国签证”,透着股无奈,更藏着对现有秩序的失望。他用自己的遭遇证明,当联合国总部的“东道主”开始无视规则,这个机构的根基就动摇了。   官方信源:新华网《哥伦比亚总统:联合国总部不应留在纽约》

0 阅读:15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