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其实没必要跟美国在台海死磕,更没必要为了湾湾而跟美国动手,解放军完全可以抄对

微笑向阳处 2025-09-30 03:00:56

大陆其实没必要跟美国在台海死磕,更没必要为了湾湾而跟美国动手,解放军完全可以抄对付日本的老路子,就像当年慢悠悠收拾钓鱼岛那样,把这招“熬鹰”的玩法用在台湾身上。拖久了,美国估计也得消停,具体操作流程详见2月下旬,解放军在台岛附近40海里搞的那场实弹演习,就一目了然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回顾过去,无论是在钓鱼岛争端中,还是在南海诸岛的行动中,中国的策略都体现出一种“慢而稳”的特质。 中国并没有急于发动全面战争,也没有急于对对手进行直接攻击,而是通过持续巡航、定期演习、渔政巡逻和岛礁设施建设,一步步强化对争议区域的存在感和控制力。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缓慢,却能在心理和战略层面上逐渐消耗对手的耐心和意志。 现在,把同样的逻辑应用到台湾问题上,完全可以实现类似的效果,而不必为了短期的“面子”或者外部压力而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此次在高雄和屏东外海的演习,就明显体现了这种“熬鹰”的战略意图。演习区划定在距离台岛约40海里的范围,既显示了大陆对台海重要航道的掌控能力,又保持了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直接触发冲突。 这种操作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军事层面,向台湾展示解放军的实际打击能力,提醒台方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另一方面是心理层面,通过长期存在的压力让台湾民众和军队感受到不安和紧张,从而影响台军士气和社会舆论。 从近期民调来看,这种心理压力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台湾岛内约85%的民众认为美国有“毁台计划”,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厌战情绪显著增加。台军方面,部分志愿兵出现提前退伍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个别案例,而是长期心理压力下的普遍反应。 这说明,大陆通过展示军事存在,不必直接开火,也能在心理和战略上达到一定震慑效果。这种“软压迫”策略不仅经济成本低,而且风险相对可控,正符合大陆长期战略的要求。 此外,大陆的手段并不仅限于军事演习。 在经济领域,通过产业链合作、投资和市场依赖,使台湾在经济上产生一定程度的被动;在文化和民间交流层面,通过教育、旅游、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同时缓解极端情绪;在外交和法律层面,通过国际规则、联合国相关机制以及多边外交努力,争取国际舆论理解甚至支持。 这一套组合拳,使大陆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地区稳定上,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战略主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的核心并非简单的威慑,而是“持久存在”与“耐心施压”。 过去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多次呼吁美国介入,但大陆通过不断巡航、演习和岛礁建设,逐渐改变了局部控制权的实际状况,而美国虽然表面声援日本,但在真正的行动上有所克制。 类似的经验完全可以用在台湾问题上:通过长时间的压力和展示能力,让美国和台湾都在心理上感受到压力,而不必在第一时间采取高风险军事行动。这种策略不仅能够节约国防资源,也有利于争取国际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当然,这种策略并非没有挑战。美国在台海的干预能力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技术、情报和外交手段上,始终是台湾重要的外部支撑。大陆要实现“熬鹰”战略,就必须保持持续的军事存在和高强度的信息监控,确保台美双方都无法轻易打破这种战略均衡。 同时,在操作上必须避免误判和意外冲突,确保军事行动在心理威慑和实际控制之间取得平衡。这就需要大陆在演习设计、航线规划、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上形成高度协调的体系。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策略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早在南海岛礁建设期间,中国就通过分步推进、逐步强化控制的方式,使南沙、西沙诸岛逐渐纳入有效管理体系,而美国虽然频繁进行“航行自由”行动,但未能改变现状。 类似手法应用在台湾问题上,通过划定演习区、定期巡航、信息展示等手段,完全可以让台美双方在心理上形成长期压力,从而达到战略目的,而避免直接爆发冲突。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策略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军事层面,更在于长期塑造两岸关系和国际舆论。通过经济、文化、法律和外交多方面的施压,大陆可以在不动用大规模武力的情况下,逐步增强对台湾的掌控力。 美国和台湾民众虽然短期内可能感受到威胁和焦虑,但长期来看,这种“慢性压力”更能促使对方在战略决策上保持谨慎,避免冒进。这种策略实际上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掌控方式,也是对传统硬碰硬思维的一种补充和升级。

0 阅读:138

评论列表

诚信乃人格基石

诚信乃人格基石

2
2025-09-30 07:45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人说的话是真理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1
2025-09-30 05:27

钓鱼岛上没人,台湾岛上有居民,武力是下不到人的。如果武力能吓得人投降的话我们就不会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中印战争珍宝岛战争中越战争了

猜你喜欢

微笑向阳处

微笑向阳处

微笑向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