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讨论下K签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是个什么东西。目前

戴雨潇先生 2025-09-29 17:42:00

心平气和讨论下K签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是个什么东西。目前关于「K字签证」的可靠信息非常少,官方透露的准信主要是两句:

一、「K字签证签发给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学士学位及以上),或者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二、「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K字签证仅对年龄和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有特定要求,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

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我认为很难对该政策的好坏直接下定论。其效果还是要取决于更具体的细节和实际执行状况。

首先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界定「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如果名校指的是国内「双一流」对标的「世界排名前100」,那么门槛不算特别低。

很多人都在担心K签证被印度人滥用,其实印度整个国家没有一所学校进入QS、THE和ARWU等主流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00。换言之,如果K签证严格按照世界前100名校毕业生发放,那么印度的土学生全都拿不到,至少要到外国名校镀镀金才行。

但是如果「名校」的标准不幸放宽到世界前200名,就会有几所印度理工学院入围。我希望到时候不会放得这么宽。子曰:「必也正名乎。」很多世界前100名的学校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前200还敢称「知名」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持证人可以参加的「活动」包括哪些。官方称K签证的发放不需要「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这意味着持证人来华的具体去向和行为模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比较担心的是那种「来了再说」的混混,比如勉强从外国名校毕业的平庸学生在母国找不到工作,但是通过K签证来中国打零工当「外教」 混吃混喝,这是我们必须防范的。

此外还有一个尤其需要警惕的情况就是有关人员把K签证入境人数当成政绩,以数量而不是质量招人,导致持证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违举贤纳才的初衷。这种事过去在教育等领域发生过,我们希望此次不要重蹈覆辙。

如果有关方面可以做到——严格管控持证人在我国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和其学历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性领域、严格要求持证人汇报或频繁抽查持证人的行踪、严格打击持证人从事不符合其签证范畴活动的行为,那么这个政策可能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糟糕。

最后再多说几句,即便上述条件都按照理想状况,我们还是需要警惕一些潜在风险:

🔺一是国家安全问题。K签证面向「科技人才」,该群体和各种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息息相关。我国需要以系统性的配套措施严控其中可能夹带的情报风险、间谍风险或技术外溢风险,还要确保其成果不被异化利用,避免新签证政策成为他国对我科技体系的渗透通道。

🔺二是社会公平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基层部门还没学会与外国人不卑不亢地打交道,相当数量的干部仍然秉持着「涉外无小事」和「涉外必从宽」等错误落后观念。如果新签证政策没有配套的更公平的行政措施,各种区别对待引起的公众不满也会随着入境者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变得更突出。

🔺三是两性关系问题。满足K签证要求的STEM专业在大多数国家都是男性数量远多于女性。除非入境部门人为调高女性批准比例,否则最终申请到K签证的外国男性也会远多于外国女性。考虑到多数外国人的性随意和某群体的易上钩,很难想象他们不会制造出孩子之类的社会问题。到时候是把外国爹赶出去还是给外国爹发长期身份,这些衍生状况可能比K签证本身要更复杂。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中国从来不是移民国家,也没有西方殖民者背负的原罪,我们没有义务接收任何外国人。一切入境签证政策都必须以服务我国家利益为核心目标。眼下很多人对于新签证政策表现出极大的警惕甚至恐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希望有关方面可以严肃应对上文提到的诸多安全、社会与治理上的挑战,用行动打消老百姓的疑虑。

中方决定增设K字签证中国K签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热点观点K签证

0 阅读:67
戴雨潇先生

戴雨潇先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