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沿岸再添新地标!9月29日上午,广州黄埔涌步行桥正式建成投用。作为珠江沿岸景观提升的重要节点工程,黄埔涌步行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核心地段,西接广州塔城市客厅,东连琶洲数字经济试验区,北望珠江新城CBD,南依阅江路生态长廊,整体呈东西向跨越黄埔涌。桥梁全长约280米,最大单跨达到95米。
今天一大早就有不少市民聚集在大桥桥头,守候开通仪式。谢伯家住天河,昨晚通过媒体知道消息后,今日一早乘坐APM专门到现场见证。
该桥受力体系为独特拱形斜拉-梁组合体系桥,拱与支撑杆形成榕形,也是钢主梁的斜拉体系结构,是国内首座大跨度曲梁空间拱形斜拉-梁组合体系桥。钢主梁与斜拉体系交织成兼具力量感与灵动感的建筑曲线,将工程技术的精准与艺术美学的灵动完美融合,实现了“技术突破+美学表达”的双重跨越。该桥由广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筹,广州城投集团旗下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施工。
中铁广州工程局项目负责人介绍,根据步行桥结构特点,该桥钢梁施工共分17段,合计钢材用量达3035.9吨,钢梁施工具有“结构新、吊装难、精度高”等特点。建设过程中,项目技术团队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成功突破复杂钢结构精准制造与安装、大重量节段整体吊装、重心和几何中心大错位异形钢梁双层水上运输等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实现大跨度空间变截面曲梁的数字化分段预拼装,确保节段尺寸与空间曲线毫米级吻合。同时,针对钢梁大重量、异形构件吊装难的问题,项目部采用660吨超大型浮吊,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精确模拟优化吊点与角度,结合桥位潮汐规律,选择最佳作业窗口,有效规避吊装变形风险。
在设计层面,桥梁深度植根岭南文化,以“榕生水岸,水鸟天堂”为核心理念,桥型设计植根岭南文化,融合美学理念与工程结构,既能与周边的海心桥曲线元素协调统一,又能展现岭南特色文化,还具有简洁美观大方、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同时,主桥在主墩处加宽,该处桥面设置了宽敞的观景平台与休闲坐阶,东西两岸的桥梁轮廓线与堤岸线衔接相切,顺应珠江人群走向。走在桥上,步移景异、近中远景层次丰富,可以感受生态江畔,领略“广州之镜”的特色网红场景。同时,在功能设置上,桥梁设置了慢行、快行步道,其中慢行道位于北侧,快行道位于南侧,二者在主桥由斜拉拱分隔,并结合易维护的轻质绿化,构建容纳休闲漫步、健康运动、旅游观光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场所。
黄埔涌步行桥的投用,为广州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其有效打通广州大桥南至猎德大桥南滨水段的慢行断点,显著提升区域通行效率,让“15分钟滨水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广州城市慢行系统网络,推动珠江沿岸公共空间实现互联互通。这座承载着技术创新与文化记忆的桥梁,与海心桥在珠江上遥相呼应,共同为广州建设世界级滨水活力区、打造国际一流城市形象添砖加瓦。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刘春林通讯员:王祥志、吴义五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