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蒋介石派人视察长沙会战的阵地,看见满山满谷都是日军尸体后,一个高参说:“这么多鬼子被打死,我这是第一次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初春的长沙城外,蒋介石派出的军事视察组踩着尚未凝固的血泥登上山头,领队的老参谋突然停下脚步。 望远镜里,日军土黄色的尸体从山脚堆叠到山顶,残缺的枪械和炸烂的军旗斜插在尸堆间。 这位从淞沪会战打到武汉会战的老兵手指微微发抖,喉咙里滚出半句哽咽:“打了五年仗,这么多鬼子尸体堆成山,头一回见。” 这句话当天就传遍了第九战区,长沙坡子街摊主把铁铲敲得铛铛响:“薛长官的天炉阵晓得啵?日本崽子进来就化成灰!” 茶馆里说书人把惊堂木一拍,满座茶客便听见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炮声从湘江两岸隆隆碾过。 1941年12月24日,日军12万大军顶着风雪强渡新墙河,阿南惟畿的指挥部里还备好了元旦攻占长沙的庆功清酒。 他们没想到薛岳早把150公里战线变成熔炉,岳麓山顶的重炮测距仪连鬼子钢盔的反光都看得清清楚楚。 战场上的数字比豪言壮语更震撼,日军战报里藏着触目惊心的细节,在冬瓜山阵地,国军敢死队和日军反复拉锯11次,最后山顶的土层被鲜血泡成了暗红色。 岳麓山炮兵观测员记下的数据更冷酷,每发150mm榴弹炮砸进日军冲锋队形,冲击波就能掀翻半个小队的士兵。 战后清点战场时,国军士兵发现很多鬼子连剁下战友左手骨灰的时间都没有,匆忙中只砍断小拇指就逃命。 这些细节拼出残酷的真相,日本防卫厅后来公布的伤亡数字虽然缩水,但第三次会战日军实际减员超过5万,光是大队长以上军官就死了10个。 蒋介石在重庆接到捷报时,太平洋战场正风雨飘摇。 香港沦陷、新加坡告急,英美军队在东南亚节节败退。 硝烟散尽后的长沙城其实满目疮痍,战地记者拍下的照片里,南郊民房墙上嵌着密密麻麻的弹片,护城河漂着炸碎的枪械零件。 但老百姓在废墟里翻出铁锅继续炒辣椒,小贩把日军钢盔改造成油壶沿街叫卖。 这种混着血腥味的烟火气,或许正是薛岳“天炉战法”最生动的一角。 他用湖南的山水当炉壁,拿百姓的支前队当炉火,硬是把鬼子的“三个月亡华”狂言炼成了灰。 站在今天的岳麓山炮台遗址,还能找到当年弹痕最密集的方位标。 导游常开玩笑说这些钢铁爪印是“日本人在长沙的到此一游”,但石碑上29849这个数字永远提醒着人们。 1942年春天那场血肉熔炉里,浇铸胜利的不只是枪炮,更有十万将士“死则以长沙为坟墓”的血誓。 官方信源: 新华网《三次长沙会战:烽火淬炼的抗战精神丰碑》 人民网《长沙会战灭敌超10万 粉碎日军速战速决战略部署》 湖南日报《“铁血名城”如何铸成?全国22次大会战,长沙经历4次》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