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联合国的两件事,对比太明显了。 这边中国刚敲定在上海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那边美国又因拒签巴勒斯坦代表团上了热搜 —— 联合国总部在纽约,可美国总把签证当 “杀手锏”。 作为东道国,美国本该保障各国代表通行,却把签证变成政治工具,难怪越来越多国家觉得 “联合国该换个地方”。 先说中国这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落地上海,可不是随便拍脑袋的决定。这个中心要干的事儿很实在,聚焦清洁能源、数字技术、减贫这些全球都头疼的难题,打算把中国的经验和技术打包分享给发展中国家。 比如中国在光伏产业上的积累,还有数字支付在农村的推广经验,都可能通过这个中心变成其他国家的“参考答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署长施泰纳当时特意提到,中国的发展模式给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新思路,这话可不是客套——毕竟过去几十年中国让8亿多人脱贫,这种实打实的成绩摆在那儿。 中心刚成立就有几十个国家表示想参与合作,连欧洲的一些机构都打听能不能一起搞项目,这种吸引力靠的是真本事,不是空喊口号。 再转头看美国那边,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9月想去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美国直接拒签,连带着80多名随行人员都被卡在签证环节。最后阿巴斯只能通过视频发言,成了那届联大唯一没到场的国家元首。 这操作不是第一次了,2022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想带代表团去联大,美国拖到最后才给随行人员发签证,差点导致俄罗斯代表团无法正常参会;2018年伊朗总统鲁哈尼想参加联大,美国一开始也拿签证说事,后来在国际社会压力下才松口。 联合国自己都看不下去,2020年曾发声明说“深表遗憾”,提醒美国作为东道国有义务保障各国代表通行。可美国压根没当回事,反而把签证变成了政治工具——谁不听话,就让你进不了联合国的大门。 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本意是方便各国交流,美国作为东道国签了《联合国和美国关于联合国总部的协定》,里面白纸黑字写着“保证各国代表顺利前往总部参会”。 可现在美国把这份协定当成了废纸,签证审批看心情,符合自己政治立场的就放行,不合心意的就刁难。这种双标玩得明明白白:一边喊着“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边自己带头破坏规则;一边指责别国“不遵守国际义务”,一边把联合国当成自家后院,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更耐人寻味的是,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琢磨“联合国该换个地方”这事儿。不是没先例,联合国之前的一些机构就从美国搬走过,比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部就搬到了奥地利维也纳。 现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签证问题成了老大难,发展中国家代表经常被卡,连欧洲国家都抱怨过美国签证审批效率低。要是连最基本的参会保障都做不到,还怎么谈“联合国是各国平等对话的平台”? 中国在上海设可持续发展中心,反而让不少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个真正开放、包容、不搞政治操弄的国际合作环境,或许比把总部卡在某个爱用签证当武器的大国首都更靠谱。 这两件事摆在一起,不用多说什么,高下立判。一个是搭台子、促合作,想着怎么帮全球解决问题;一个是设门槛、搞对抗,把联合国当成打压对手的工具。 国际社会看得清楚,到底谁在真心实意推动多边主义,谁在嘴上喊着合作背地里拆台。这种对比,可能比任何官方声明都更有说服力。你觉得呢?联合国总部真该换个地方吗?国际合作中,这种签证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