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南京报道
矿业企业的绿色转型步伐,正在给电动工程机械带来巨额订单。
9月26日,全球第四大矿业巨头福德士河集团的执行董事长兼创始人安德鲁·福瑞斯特博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时称,将在2030年实现其澳大利亚铁矿石陆地运营的真正零排放,并通过开发绿色能源技术解决方案引领重工业实现脱碳。为达成这一目标,福德士河集团于当日在纽约宣布,已与比亚迪、隆基绿能、徐工集团以及远景能源达成合作。
其中,徐工将在2028至2030年期间为福德士河集团提供150台至200台240吨纯电动矿卡。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签订的最大绿色矿山机械出口订单。“具体的合作金额现在我们不方便透露。”徐工集团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但在去年底,徐工集团就曾与福德士河集团有过一次大约30亿元人民币的合作,而这次的合作金额显然将超过去年的水平。
《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福德士河集团以外,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均有绿色转型的举措,电动工程机械正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增长点。
徐工获得最大绿色矿山机械出口订单
9月26日,安德鲁·福瑞斯特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福德士河集团的2030年完全脱碳目标,计划彻底消除铁矿石运营中的化石燃料使用。作为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福德士河正转型成为全球绿色技术、能源及金属公司,通过消除化石燃料,旨在到2030年实现其澳大利亚铁矿石陆地运营的真正零排放,并通过开发绿色能源技术解决方案引领重工业实现脱碳。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福德士河集团于联合国大会期间在纽约公开宣布了一系列与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创新企业的合作。合作方包括全球新能源汽车与电池制造及研发领域的领导者比亚迪、全球光伏行业的技术引领者隆基绿能、全球建筑与矿业设备制造领导者徐工集团;以及智能风电、储能系统及绿氢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远景能源。其中,比亚迪将为福德士河提供先进的储能解决方案,隆基绿能将提供经济高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远景能源将提供先进的风力涡轮机和集成能源技术。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绿色技术的制造规模,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将使福德士河受益。”福德士河方面表示。
而福德士河与徐工的合作主要是为了采矿车队的脱碳。福德士河方面宣布,将采用双供应商策略,加快其采矿车队的脱碳进程。徐工集团预计将满足福德士河未来采矿车队300至400辆零排放240吨矿卡需求的一半,计划于2028年至2030年分阶段交付,而利勃海尔(Liebherr)在美国的制造基地将提供一半的纯电动矿卡及电动挖掘机。
这并非徐工和福德士河集团的首次合作。在去年11月举办的上海宝马展上,徐工曾与福德士河集团签署30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创下当时中国电动矿山机械出口最大单纪录。10个月后,这一纪录再度被徐工自己刷新。这也意味着,最新的这次合作一定是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
电动工程机械行业将受益于转型浪潮
福德士河集团并不是唯一有转型打算的矿业巨头。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均有绿色转型的举措。
力拓在澳大利亚皮尔巴拉铁矿投资30亿澳元建设“太阳能+风能+储能”系统,预计2026年投产后可满足矿区80%电力需求,年减排90万吨CO₂。同时,他们在蒙古奥尤陶勒盖铜矿部署电动矿卡和氢能钻机,配套快充网络,目标2030年实现矿区设备零排放。
必和必拓则是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合作,研发重型矿卡电池解决方案,配套快充和闪充设施,目标2050年实现运营净零排放。
淡水河谷在巴西Carajás铁矿引入72吨级电动矿卡和240吨级氢燃料电池矿卡,配套绿氢制备厂,目标2030年全面替代柴油车。三大矿商的绿色转型目标或许没有福德士河那样激进,但也都力度较大,且均以清洁能源、电动/氢能设备为核心。
这些矿业巨头的绿色转型,显然会给电动机械行业带来重大机遇。
“徐工始终致力于全球零碳智慧矿山最佳实践。目前,徐工成套化矿山机械产品广泛服务于华能、国能、宝武、中建材等中国龙头企业,以及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Fortescue等世界矿业巨头,打造了伊敏煤矿、神延煤矿、神宝煤矿、华润水泥等多个场景化案例。5月15日,在伊敏矿区全球首个编组运营的百台级纯电动无人矿卡,创下了单月百台编组连续作业超过400小时、最高人效比1:1.2、最低运行温度零下四十摄氏度(连续工作17—18个小时)的纪录,每年将降低碳排放4.8万吨。”徐工集团董事长杨东升在今年8月的一次公开致辞时表示,徐工的电动工程机械产品已经应用于各个采矿场景。而根据徐工的半年报,徐工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产品收入占比已经突破22.2%。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应用电动工程机械已经成为矿业巨头的明确趋势。“电动工程机械从可选逐渐变为必选,预计未来5—10年将加速普及。目前工程机械电动化渗透率不足5%,但到2030年,电动工程机械(含矿卡、挖掘机等)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约150亿美元增长至500亿—7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能超过20%。其中,矿用卡车、大型挖掘机等高能耗设备电动化需求最迫切,预计占电动工程机械市场60%以上。此外,配套充电设施、电池更换服务等衍生市场也将同步增长。澳大利亚、智利等矿业大国以及中国、欧美市场将成为主要需求方,其中中国凭借供应链优势(如徐工、三一等厂商)可能占据全球40%以上的电动设备供给。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氢能等替代技术成熟,电动工程机械经济性凸显,行业预计将进入爆发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