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前所未有一幕,内塔尼亚胡登场后,50多国代表愤然离席 还没等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讲台上站稳脚跟,大厅里就传来一阵嘘声。场面比春运火车站还热闹,只不过这次不是抢座,而是集体起身、陆续离场。 空荡荡的座位一排排,像极了下班后的工位,气氛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这么大规模的“外交罢工”,在联合国历史上都算头一遭。 五十多个国家代表直接用脚投票,这不仅仅是对以色列的一次集体抗议,更像是给国际社会画了一道警戒线,表明以色列如今的孤立处境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整起事件,不只是一次外交风波,更像一场全球舆论场的大地震。 内塔尼亚胡这次的联合国演讲,内容可谓火药味十足。他把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和伊朗打包成了“谋杀美欧人的元凶”,试图把中东的乱局简化成“文明对抗恐怖”的二元对立。 听着像极了老电影里那种非黑即白的叙事,把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一股脑全打成“你错我对”。他还甩出一堆数据和案例,极力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找理由,仿佛只要说得够响,世界就得买账。 但现实可没他想象得那么简单。舞台上话音刚落,台下的画风却彻底变了。加沙那边的实际情况,联合国和新华社都已经反复证实——超过六万一千人死亡,孩子占了四成。 现场很多人心里其实都有一杆秤:美国人的命是命,加沙人的命难道不是命?内塔尼亚胡这番“文明对抗恐怖”的说法,碰上触目惊心的平民伤亡,谁还能装看不见? 这不,五十多个国家代表当场起身离场,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这场面,比任何空洞的外交辞令都管用。说白了,没人愿意再配合以色列把战争合理化的说辞,尤其是当成千上万的平民命悬一线的时候。 其实,这种“用行动说话”的方式,早已经是国际外交场上的惯用手法。事实证明,离席不是逃避问题,而是最直接的抗议。 有人说,这等于不给台上领导人合法发声的机会,但站在广泛的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立场上,很多国家早就忍不下这口气。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离席的国家远不止中东和穆斯林世界,连不少非洲、亚洲还有一些欧洲国家都加入了队伍。 很明显,这种抗议已经突破了传统阵营的划分,更多地是在为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站台。 更巧的是,国际刑事法院最近才对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国防部长发出战争罪逮捕令,不少离席国家正是支持ICC调查和维护规则秩序的活跃分子。 这次集体离席,等于是在政治舞台上再一次表态:这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对战争责任和国际法问责机制的坚决支持。 说到底,这场离席风波背后,还藏着全球格局的深层变迁。细看那些率先离场的国家,很多来自非洲、亚洲和拉美这些“全球南方”板块。 回头看历史,反殖民、反种族隔离的运动都跟这些地方脱不了关系。现在,全球南方国家再次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立场,不仅是在抗议以色列,更是在用道德和规则挑战由少数西方国家主导的旧秩序。 这种觉醒,不只是喊口号,而是在联合国这个全球“大讲堂”上用实际行动发声。以往,国际规则常常带点“双标”色彩,强者说了算。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要求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谁都不能“特殊”。这种变化,正好印证了中国一直倡导的多边主义和平等原则。中国作为爱好和平的大国,也持续呼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坚决反对以暴制暴。 这场外交抗议还远远不只是针对以色列。它释放出一个信号:世界不再是少数大国说了算,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表态,要求国际社会回归公平正义。 曾经,联合国被讽刺为“强权俱乐部”,但这次空荡荡的大厅让人明白,哪怕是最权威的讲台,失去了多数成员的认同,也不过是个孤零零的麦克风。 相比上世纪的冷战对峙,现在的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大家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强权叙事”,而是主动用行动为自己争取道义和话语权。这种变化,既是对旧秩序的挑战,也是对新秩序的呼唤。 回头看这场联合国大会的“离席事件”,它注定会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外交礼仪下的抗议,远比激烈的争吵更有分量。对以色列来说,这意味着外交孤立只会进一步加深。 对美国这样的老牌盟友来说,也增加了政策调整的压力。这场风波还给了那些力推多边主义和国际法的国家更多底气,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公平正义的力量。 空荡荡的座位,比任何口号都有说服力。未来的国际秩序,不会只属于少数“说了算”的强国,而将由所有国家共同塑造。尊严和规则,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参考资料:以总理还没开口,多国代表纷纷离席 2025-09-27 09:32·红星新闻
内塔尼亚胡万万没有想到,参加本届联合国大会可能是他一生之中最后悔的事。本届联合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