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算力格局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当美国以69%的算力占比遥遥领先,中国仅占15%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场竞赛已经失去了悬念。 很多人一聊中美AI,张口就是那个“75%对15%”的算力差距,这个数字听着吓人,好像比赛已经结束了,但如果真这么简单,那我们就都太天真了。 这在于谁手握定义“算力版图”的那把尺子,说美国占了全球AI算力七成多的数据,没错,来源是EpochAI和《金融时报》,这把尺子量的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战力,背后是微软、Meta这些巨头疯狂采购GPU和数量碾压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但换一把尺子呢?中国信通院的数据就讲了另一个故事。 如果看更广义的“智能算力”,中国的份额一下子反超到了52%,美国只有19%,而且我们这边还以每年超过40%的速度在狂奔。 再换到“总算力”这把尺,大家的基础计算能力,美国32%,中国26%,差距一下就没那么夸张了,所以数字本身就是一种叙事,选哪把尺子,就决定了你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还有技术路径的对决,美国的路子很直接,就是卡住最关键的那个“节点”,高端AI芯片。 英伟达一家就占了92%的市场,卖给中国的还是H20这种性能阉割版,这简直就是技术上的“不平等条约”,让国内的大模型训练处处受制。 想在这种单点封锁下突围,光靠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芯片是不够的,华为的打法是,一边在“点”上追,拿出了昇腾芯片清晰的迭代路线图,规划到2028年的970系列,目标是每一代算力翻倍,一边在“连接”方式上,干脆掀了桌子。 他们搞出来的Atlas950算力集群,核心不是单张卡多强,而是一个由384个芯片组成的“超节点”架构。 这最革命性的地方,是实现了集群里任意两颗芯片都能直接高速对话,通信带宽比老办法猛增15倍,延迟还降了90%,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用系统工程的思维,绕开了对单一高性能节点的依赖,重塑了游戏规则。 算力背后那个庞大“根系统”的隐形战争,一个芯片,一个架构,都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是一个国家从硬件供应到软件应用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较量。 华为那个超节点能跑起来,背后是一整条本土产业链在撑着,全光互联有德科立、腾景科技,正交背板有深南电路、方正科技,连液冷散热都有申菱环境和英维克,这说明一个国产化的硬件“根系”正在悄然形成。 有了硬件的根,还得有应用的“土壤”,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庞大的市场和海量的数据,加上“东数西算”这种国家级工程喂给国产算力丰富的应用场景,像华为昇腾、寒武纪,都已经拿到了规模化的商业订单,技术在真实的市场里摔打、迭代。 这个生态结出的果实是什么?斯坦福大学的报告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中美AI大模型的质量差距,已经从9.3%缩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1.7%,这证明了,就算顶尖算力有差距,靠着应用场景倒逼技术创新的模式,一样能做出顶级的AI成果。 所以别再只盯着那个“75%对15%”了,这场关乎未来的博弈,美国手握顶层技术的存量优势,而中国则在重新定义衡量的尺度、创新技术连接的路径,并培育一个自给自足的庞大生态。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追赶,而是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算力主权”之路。 以上信息来源于新浪财经 华为昇腾芯片破局,中国AI算力自主按下加速键
全球AI算力格局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当美国以69%的算力占比遥遥领先,中国仅占1
繁梦间
2025-09-26 22:54:11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