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98%出口商品卖给中国,都是什么商品?说句你们不敢信的,它出口的很多商品,普通人估计用不到! 信源:界面新闻——假睫毛和假发成朝鲜出口中国的主力商品 早上化妆贴假睫毛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玩意儿可能来自朝鲜?别觉得离谱,按中国海关2023年的统计,朝鲜每年卖给中国的货里,光假睫毛、假发这类东西就占了一半多,算下来差不多11亿人民币。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货你在国内超市根本见不着,大多转了好几手才到消费者手里。 要搞懂这事儿,得先明白朝鲜外贸的特殊性——它98%的出口都靠中国,不是不想找别的买家,是联合国制裁把路堵得差不多了。 从2006年开始,煤炭、钢铁、海鲜这些能卖大钱的都被禁了,只剩假发、部分原矿这些“小物件”能正常交易。 中国作为邻居,既能消化这些货,又能帮着加工分销,自然成了唯一的选择。 就说最让人意外的假睫毛吧,朝鲜做这个全靠手工。中国厂商会把人发或者合成纤维运过去,再给份3D设计图,朝鲜女工就坐在工厂里,一根一根往人造头皮上钩。 别小看这活儿,高端假发得钩3000多针,每根头发的方向还得跟真发一样,机器根本做不到这么自然。 而且朝鲜人工便宜,国内做一顶手工假发要1000块工费,在那儿300块就搞定了。 但朝鲜赚的只是辛苦钱。这些钩好的半成品会运到青岛、许昌的假发基地,咱们这边染色、修剪、包装,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再卖给欧美品牌。 你在海外看到的上千美元假发,朝鲜工人能拿到的钱可能还不到十分之一。2023年朝鲜出口了1.68万吨发制品,堆起来像135辆双层巴士,可最后大头利润都被下游环节赚走了。 除了假睫毛,还有样东西你肯定没直接接触过——无烟煤。朝鲜山里藏着上百亿吨无烟煤,含硫量低、耐烧,正好适合中国钢铁厂炼钢、化肥厂做原料。 2023年这玩意儿卖了8亿多,主要运到东北和山东的工厂。但运输是个大问题,得走1940年代修的新义州-丹东铁路桥,那桥老得不行,火车开得慢还经常出故障,2024年中朝商量着要修,到现在还没动静。 更矛盾的是电力出口。你可能听过朝鲜国内经常停电,平壤的酒店都备着手电筒,农村一到晚上更黑,可2023年它还是给中国卖了5.36亿千瓦时电,差不多够一个小县城用半年。 这些电来自鸭绿江的跨境水电站,朝鲜自己用不完的余电,与其浪费,不如卖给中国换外汇——毕竟外汇能买粮食和原油,比留着电更实在。 还有松茸这种“软黄金”,朝鲜产的品质特别好,在日料店能卖上千元一公斤。2023年这玩意儿卖了3亿多,中国买走了七成。 但朝鲜包装跟不上,大多用塑料袋装着就运过来,没法直接当消费品卖,只能作为原料卖给药企,做成松茸胶囊或者保健品,普通人想吃到新鲜的都难。 其实这些出口商品有个共同点——都藏在产业链深处,普通人根本见不到它们的“原样”。 煤炭进了钢铁厂,变成你家楼里的钢筋;假睫毛半成品变成欧美博主的美妆单品;电力点亮了边境工厂的灯,你每天用的东西里可能有它们的影子,却从来不知道来源。 这种贸易模式看着有点“憋屈”,一个人均矿产储量能分27万美元的国家,最后靠钩假睫毛、挖煤赚外汇,可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疫情期间朝鲜封关,女工没法学新工艺,等解封后发现,中国都流行自嫁接的朵毛假睫毛了,他们还在做老款密排款,回来的货损耗大,产能也跟不上。 下次你再贴假睫毛的时候,或许会想起,这背后是另一个国家的人一针一线钩出来的。 朝鲜的20亿出口清单,没有高科技产品,也没有网红消费品,却藏着一个国家在困境里的生存智慧——哪怕路再窄,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看第一眼,尿素造不出来,确实!第二眼,等等,90%?你开什么玩笑,你的意思是有
【76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