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开州区,一名女教师将一名小男孩叫到办公室,提醒他身穿的T恤衫已经脏了。然而,一周时间过去了,孩子的衣服依然没有更换。这时,老师才意识到,问题并非出在孩子不爱干净,而是他根本没有多余的衣服可以替换。 重庆开州的校园里,10岁小男孩的那件T恤太扎眼了。 洗得发白的白色料子已经泛黄发灰,袖口磨出了一圈毛边,胸前还沾着几块洗不掉的褐色污渍,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汗味。 女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语气里带着点温和的提醒,下次记得把衣服换了呀。 可一周后的早自习,老师再看向那个座位时,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男孩身上还是那件脏T恤,污渍比之前更明显了。 她悄悄拉住男孩问了两句,孩子低着头抿着嘴不说话,好半天才挤出一句“没有衣服换”。 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走了,爸爸为了赚钱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卧病在床的爷爷。 10岁的小人儿踩着小板凳才够得着洗衣机,水花溅湿裤脚也不在意。 爷爷颤巍巍切菜时,他就端着水盆在旁边接水,小手冻得通红也不吭声。 农忙时节,还得跟着邻居下地帮忙除草。 知道真相后,老师没声张。那天午休,她特意绕到学校附近的超市,挑了件浅蓝色的纯棉短袖,尺码刚好适合男孩。 趁办公室没人,她把装着衣服的蓝色购物袋塞给孩子,声音放得很轻,老师给你买的,试试合不合身。 男孩抱着袋子愣了愣,换衣服时总偷偷瞅她,嘴角抿得紧紧的。 老师见状笑着逗他,穿得这么合适,不谢老师呀? 男孩的脸一下子红了,还是没说话,却悄悄把旧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收进了袋子。 老师常会把家里带的饼干、牛奶悄悄放在男孩桌上;午餐打饭时,总不动声色地多给他舀一勺红烧肉。 男孩都记在心里,原本成绩中等的他,写字越来越板正,眼神里也多了股坚定劲儿,月考名次往前跳了十多名。 妈妈不在了,哥哥治病要花不少钱,全家就靠爸爸种地糊口,校服对他们来说是“额外开支”。 班主任走过去把她抱在怀里,轻声说,别哭啦,老师给你定了两套。 这些事传到网上,网友们的评论里全是共鸣。 有人说“老师是唯一没血缘却盼你飞高的人”,有人感慨“遇良师真的是一辈子的幸运”。 再想起重庆开州那位老师,她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一件合身的短袖、几次耐心的谈心、打饭时多给的一勺肉。 说到底,教育不只是教孩子认多少字、算多少题,更要护好他们的童真和尊严。 而护童真的背后,藏着的是教育者的责任,像那位老师说的,愿做托举孩子的梯子。 更藏着整个社会的担当,需要我们每个人多些留意、多些伸手。 只有这样,每个穿脏衣服的孩子都能有新衣服穿,每个没校服的孩子都能不流泪,每个困境里的孩子都能看到光。 信息来源:江北融媒2025-09-25发布视频
姑娘回家吧!就因为一巴掌,让女儿把房间让给侄子,重庆这姑娘16岁离家,整整十年
【73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