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程潜劝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起义,张镇说:“当年陈诚、戴笠要置我于死地,是蒋校长保的我,我不能反他,他要是失败了,我跟着他跳海。” 张镇这人,1899年出生在湖南常德乡下,那时候乡村生活苦哈哈的,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没啥特别,早早进湖南省立第二中学念书,脑子灵光,1924年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进了第六队学军事。毕业后留在政治部干事,跟着部队东奔西跑,打徐州、武汉和陇海线那些仗,表现中规中矩,慢慢入了蒋介石的眼。国民党那会儿内部乱哄哄的,张镇靠着实打实的战绩,一步步爬上来。1928年升总司令部侍从副官,天天围着蒋介石转,处理军务琐事,日子过得紧巴巴但稳当。 转眼1932年,张镇跳槽进宪兵系统,先管特务团,不久接宪兵第一团团长。宪兵这活儿,表面上维护治安,实际管着国民党内部的铁拳事儿。张镇干得有板有眼,1936年升国民革命军第八师副师长,带兵去甘肃驻防,那地方风沙大,部队得适应高原作战,他管得严,士兵纪律抓得死死的。抗日打响,1937年他调回宪兵当教育长,次年副司令,盯着谷正伦干活。南京保卫战那会儿,谷正伦推说病了,张镇顶上,指挥宪兵守光华门阵地,坚持到撤退命令下来。国民党高层看重他这份硬气,1940年宪兵司令部迁重庆,他升中将司令。 谷正伦走人去甘肃当主席,贺国光接棒,但贺国光顾不上,实际事儿多半张镇扛。1944年正式当司令,张镇管宪兵管得铁腕,跟军统老大戴笠杠上。戴笠兼缉私署长,手下走私成风,张镇下令宪兵关卡一查到底,不认级别,扣军统车子,损失不小。大伙儿怕戴笠,多数团长敷衍了事,但张镇手下少数人真刀真枪干,戴笠上门甩证据,说宪兵勾结走私,张镇二话不说抓人处置。戴笠咽不下气,只能让手下绕道。陈诚那边也对头,陈诚军政部长时,老伸手管宪兵,张镇不鸟不合理命令。陈诚小肚鸡肠,联手戴笠上告蒋介石,想撸张镇,可蒋介石信他,没动静。 张镇这辈子,恩怨全系在蒋介石身上。1945年他进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兼南京卫戍总司令和宪兵学校校长。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陈诚戴笠那帮人嚣张跋扈,张镇夹在中间,靠蒋的庇护才稳住。蒋介石欣赏他办事公道,不搞小动作,宪兵系统在他手里虽严,但没乱来。抗日后期,国民党腐败日重,张镇守着宪兵这块,多少堵了些漏子。可派系斗争没停,陈诚戴笠的刀子总在暗处磨,蒋每次出面护航,张镇欠下的人情债越滚越大。这份恩,成了他后来的死扣。 1949年初,国民党大陆丢了大半江山,蒋介石下野退幕后。程潜坐湖南省主席位子,早看清大势,秘密筹划起义,拉陈明仁唐生智那些老伙计。张镇回长沙探亲,程潜听说,赶紧找上门游说。张镇听完,摇头拒绝,直言陈诚戴笠当年多次下黑手,都是蒋校长挡住,他不能反这个恩主。国民党败了,他就陪着跳海。程潜劝个人恩怨别挡大局,张镇还是咬牙,坚持立场。程潜叹气,让他再想想,机会没了就回不了头。张镇承认知道起义计划,有人报告过,但他不会卖朋友,只是不掺和。 这事儿,透着国民党末日的缩影。张镇的拒绝,不是没脑子,而是那时代军阀式的忠诚。蒋介石提拔他,保他命,换来的是铁杆追随。程潜起义成功,湖南和平解放,张镇却守着旧主。国民党高层恩怨交织,陈诚戴笠的算计,让张镇更死心塌地。蒋介石那会儿,身边人各怀鬼胎,张镇算忠的,可这份忠,在大势面前显得多余。程潜拉人时,湖南形势如火如荼,部队人心浮动,张镇的宪兵力量本可左右大局,但他选择了旧债。 张镇婉拒后,没闲着,继续管宪兵撤退。南京解放前,他下令部队南移广州。1949年9月,把主力拉到成都重庆,靠山地死守。蒋介石指派,他让副司令李楚藩带5个宪兵团去云南昆明,吴天鹤守成都周边。重庆解放前,张镇坐飞机跑台湾。李楚藩到昆明,被卢汉扣了,5个团加当地1个团全缴械。张镇走后,吴天鹤带4个团、3个特种营、宪兵学校医院5000多人起义,有人报告张镇,他没拦着。国民党宪兵系统就这样散了,张镇的坚持,换来部下各自天涯。 台湾落地,张镇没多久,1950年2月17日病逝,蒋介石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败退岛上,旧部零落,张镇的结局平平,但那份对蒋的忠,成了历史一笔。程潜起义后,湖南平稳过渡,张镇的拒绝虽没酿大祸,却映出国民党末路的无奈。恩怨情仇,派系倾轧,全在这一拒中。张镇一生,从黄埔小子到宪兵头子,踩着战火爬上峰,又在恩债中落幕。国民党那帮人,忠奸难分,可张镇至少没弯腰。
1949年初,程潜劝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起义,张镇说:“当年陈诚、戴笠要置我于死地
小史论过去
2025-09-26 13:12:05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