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房东挂牌538万卖房,中介雇了两个演员来捧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房东看

月鹿一鹿前进 2025-09-26 12:49:12

上海一个房东挂牌538万卖房,中介雇了两个演员来捧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房东看房很满意,还夸房子好呢。第二天演员来了,中介先带他们看了几套房子,来到房东这套。 最近上海房产圈爆出的“演员砍价”大戏,可不只是几个黑中介缺德那么简单。这事儿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整个房产交易市场背后,那个由信息壁垒、监管真空和信任崩塌交织成的灰色地带。 这根本就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心理围猎”。中介们早就把剧本写好了。他们会先从兼职平台花200块日薪招募“演员”,然后给这些人喂好一套“先扬后抑”的话术。 戏码通常是这样的:一个男演员上来就对着你538万的挂牌价,大刀阔斧砍到510万。紧接着,另一个女演员就跟上附和,一边挑剔你家装修老、户型暗,甚至墙角有点返潮,一边暗示价格还能再聊。 这套组合拳打得房东晕头转向。更绝的是,中介会回头告诉你,刚刚那两位“客户”已经扭头用520万买了别家。这一下,房东的心理底价就彻底暴露了,还误以为520万左右就是真实行情,最终稀里糊涂地以510万的价格成交。 有些狠角色,比如一家叫“秒卖房”的公司,对着一套339万的房子,能让员工张口就报280万。他们压根儿就不是想谈,纯粹是为了制造恐慌,一举击溃你的心理防线。 驱动这场大戏的,根本不是那点传统佣金,而是暴利。中介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用510万从业主手里“收”下房子,转手就可能用540万甚至550万卖给真正的买家,这中间的差价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有中介老板靠这套玩法,一个月净赚超过50万。对比一下监管部门那3万元的顶格罚款,简直就是九牛一毛,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更讽刺的是,一些大平台严苛的KPI也成了帮凶。比如链家被曝出要求经纪人每天带看15组客户,完不成任务怎么办?雇演员“刷数据”就成了一条捷径,无形中为这种欺诈行为提供了掩护。 为什么骗子能如此横行?根子在于整个市场就是个信息黑箱。像贝壳这样的平台,你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参考价”,真实的成交数据被捂得严严实实。卖家两眼一抹黑,只能听中介忽悠。 虽然《民法典》说了,欺诈合同可以撤销,但对普通人来说,维权比登天还难。你怎么去证明那个来看房的人是演员?去哪儿找他的兼职记录和转账凭证?维权成本高到让人望而却步。 要破这个局,光提醒卖家多留个心眼,比如多问问邻居行情、观察“买家”行为、对谈判过程录个音,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是权宜之计。 真正的出路在于打破信息垄断。成都、深圳这些城市已经开始试点,向公众公开真实的二手房成交数据。这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一旦价格透明了,中介操纵的空间自然就小了。 说到底,一个健康的市场,前提必须是信息对称。否则,今天上演的是“演员砍价”,明天就可能换个新剧本,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只会被一次次地透支干净。 信息来源:中介自曝内幕!雇人看房压价,狂砍60多万搞崩房东心态。中介称他们的老板通过这种变相压价的方式,“一个月收了50套房子,50万肯定能赚到。”2025-09-22 19:16闪电新闻

0 阅读:1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