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砺
故乡宁乡,是浸在诗词里的一块土地。我想,这大约不是夸张。翻开那些发黄的纸页,便见无数墨痕在沩水之畔游走,在靳江之滨徘徊,在密印寺的钟声里浮沉,在炭河遗址的陶片上凝结。这诗词的浸染,不是浮于表面的涂抹,而是渗入骨髓的浸润,如同春雨渗入泥土,无声无息,却滋养万物。
我每每行走于宁乡的山水之间,总觉得那些石壁、古树、老桥,都暗藏着诗句。四羊方尊出土的地方,青铜的绿锈里沉淀着《诗经》的韵律;人面方鼎的纹饰间,隐约可见楚辞的跌宕。这地方,连泥土都带着平仄,风吹过竹林,便是一首五言绝句;雨打在瓦上,便是一阙《声声慢》。沩山密印寺的钟声,自唐代起便未曾断绝。唐诗僧齐已在此放牛,每日浸在这晨钟暮鼓,绿水青山中,眼中所见都是诗句,他留下的八百余首诗,数量仅次于李白、杜甫。我想象那僧人,青灯黄卷之余,独立山门,望沩山白雪一片,村舍茫茫,便有了“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句子。他的诗句,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山水自然流入笔端。密印寺的钟声,一声声,将宁乡的山川敲成了诗。后来者如裴休、皮日休、陆龟蒙辈,或官或隐,行经此地,总不免留下几行墨迹。他们的诗句,如同钟声的余韵,在楚沩山谷间回荡千年。773年刘长卿贬长沙,于暮色之中独行,至宁乡芙蓉山,于是有了“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令人读来,凄绝千古。
宁乡的山,宁乡的水,宁乡的村落,也蕴藏着诗句。窦常在香山馆留下了“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皮日休在沩山留下“桂寒自落翻经案,石冷空销洗钵泉”。陆龟蒙留下了“月楼风殿静沉沉、披拂霜华访道林”,惠洪在宁乡道中吟“黄柑绿橘平芜路,剩水残山夕照村”,朱熹在官山写下,“坐令此空山,名与日月彰”,张拭在长桥留下“木落波空阔,亭孤影动摇”,于是,薛瑄也留下了“入境已知山水秀,观风殊觉士民佳”,钱南园留下了“刍茭隐隐堆天马,风雨潇潇过玉潭“,王闿运留下了“地有林泉双映带,路随塍埒九回环”。八指头陀留下的更多,他那句“安能一杖挑云至,同牧沩山水牯牛”,便是对宁乡山水的一种向往。宁乡也因了这些过往文人的题咏,而显得格外的厚重。
道林古镇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着韵脚。古镇的老屋,檐角翘起,如同律诗的起承转合;街巷曲折,恰似长调的回环往复。那些明清时期的文人陶汝鼐、王文清、周震鳞、廖树蘅之流,或常在此雅集。他们饮酒赋诗,将道林的晨雾暮霭、市声炊烟,都写成了《竹枝词》。如今游人如织,拍照的拍照,购物的购物,却少有人知道,脚下这块石板,或许曾被某位诗人踩过,而那句“道林烟雨湿青衫”,正随风飘散在古镇的某个角落。
灰汤温泉的水汽里,浮动着平仄。这温泉自古闻名,汉代便有记载。那些来此疗养的文人,浸泡在温暖的泉水中,筋骨舒泰,诗兴便愈发勃发。薛喧有“云蒸霞涌乱溪横,番笄笑寒泉只浅清”之句;刘绚则写道“华清胜迹传千古,此地相将伯仲间”。这些诗句,随着水汽蒸腾,凝结在温泉周围的岩壁上,使得每一滴水都带着诗意。如今的人们,只知温泉能疗肌骨,却不知它还能潆润诗肠。
宁乡的诗词,不仅存于典籍,更活在民间。乡野老农,或能背几首《千家诗》;市井小贩,或能诵几句《唐诗三百首》。这不是因为他们有学问,而是因为诗词如同宁乡的方言一般,代代相传,口耳相授。宁乡人办红白喜事,要请秀才作对联;建房上梁,要请先生起赞,那赞中的句子便是押了韵的诗;甚至田间地头,也常能听到山歌小调,那些调子,分明是词牌的变种。这种民间诗词,不如文人作品精致,却更有生气,如同野花,不择地而生,反而开得烂漫。
宁乡历代文人辈出,《湘人著述表》载有名且刊印过诗文集的就一百几十号人。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县城而言,实在惊人。从南宋的易祓,到明清的陶汝鼐、王文清,再到近代的程颂万、谢觉哉,宁乡的诗词文脉,从未断绝。他们的作品,或雄浑,或婉约,或质朴,或华丽,但都带着宁乡水土的气息。读易祓的词,能闻到沩山茶叶的清香;读王文清的诗,能看到双江口的波光;读谢觉哉的“宁乡好,屋小入山深,塘里水清堪洗脚,门前大树好遮阴,六月冷冰冰”,感觉是回到了故土,回到了童年的时光,这诗句,是从宁乡的土地里长出来的。
如今的宁乡,诗词之风依然盛行。宁乡诗联协会、宁乡诗歌协会以及十几家诗社,如同明珠,散落在沩水两岸。这些诗社的成员,有退休教师,有在职干部,有农民,有工人,他们不以诗名世,却以诗养心。他们的作品,或许难以比肩齐已、易祓,但那份对诗词的热爱,却是一脉相承的。在广场上,在公园里,常能看到一群人围坐,朗诵新作,切磋诗艺。这种场景,在别处或为罕见,在宁乡却是寻常。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山水,天生就带着诗意;这里的历史,沉淀了太多的文思;这里的人民,骨子里就流淌着平仄。诗韵宁乡,宁乡如诗,这宁乡的诗如同沩水,从远古流来,向未来流去。它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也塑造了这片土地的灵魂。那些青铜器上的纹饰,那些老巷的清幽,那村落的炊烟,都是诗词的化身。
这便是我的故乡,浸在诗词里的故乡,连空气都是芬芳的,呼吸之间,平仄自成。
李砺,西泠印社社员,岳麓印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