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呼吁各国一劳永逸的终止开发生物武器。他说,尽管几年前全球爆发了大流行病,但很多国家还在进行极其危险的生物武器和人造病原体的研究。他宣布,美国将开创一个人工智能验证系统,领导各国执行《生物武器公约》。 特朗普口中的“危险研究”,恰恰是美国深耕数十年的“核心领域”。提及全球生物武器研究的“集大成者”,美国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仅在海外,美国就已在中东、非洲、东南亚及前苏联地区的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超过200个生化基地,其中乌克兰境内的16个实验室早已因与当地传染病爆发的关联性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质疑。 而在俄罗斯周边,至少27个美国控制的生化实验室构成了一张隐秘的“生物围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中央参考实验室便是典型——这个由美国斥资1.02亿美元打造的研究机构,自2015年运行以来始终笼罩在神秘面纱之下,其研究内容与当地公共卫生安全的关联至今成谜。 美国国内的生物实验室网络更显庞大,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数据,仅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就多达1495个,正在运行、扩建或规划中的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亦有13家,这些实验室分布在全美各地,构成了全球最密集的高危生物研究网络。 而这张网络的“心脏”,正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德特里克堡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这座1943年建立的实验室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生物战研发的秘密使命,在1943年至1969年间储存了大量致命生物武器,堪称美国生物战研究的“前线基地”。 德特里克堡的“黑暗史”足以戳穿特朗普的虚伪面具。 更令人发指的是,美国还曾为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提供庇护,让这位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犯担任德特里克堡的生物武器顾问,其研究数据直接被用于美军生物武器研发。 历史的污点尚未洗净,现实的隐患仍在蔓延。德特里克堡的泄漏事故早已成为“家常便饭”:20世纪50年代,两名工作人员死于炭疽病,1964年又有一人死于玻利维亚出血热,这些死因起初均被军方隐瞒,直至1975年才被《纽约时报》曝光。 1958年,该基地“470号楼”(绰号“炭疽塔”)曾发生7571升液态炭疽杆菌培养物泄漏的重大事故,虽未造成外部扩散,却暴露了其管理的致命漏洞。 更可怕的是,基地399英亩的“B区”废料处置场长期污染地下水,1992年检测发现三氯乙烯等致癌物已渗透到周边居民水井,当地居民在不知情中“被投毒”数十载。 2019年8月,德特里克堡突然因“安全问题”关闭,而短短数月后,新冠肺炎疫情便在全美暴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至今仍未得到美国官方的合理解释。 美国在生物武器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执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最初推动公约达成的国家之一,美国却在2001年突然翻脸,成为全球唯一反对建立公约核查机制的国家,此后历次审议会上均坚决拒绝重启相关谈判。 但国际社会早已看清,美国拒绝核查的真正原因,是害怕其遍布全球的生物实验室秘密被揭开——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郭晓兵所言,德特里克堡的极度不透明,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在“借防御之名行研制之实”。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宣称要“终止危险研究”的同时,美国正加速推进生物军事技术发展。五角大楼2025财年投资战略明确将“生化药剂”“合成生物学”等列为15个重点领域,战略资本办公室更是牵头引导私营资本涌入这些领域,目标直指“获得相对于战略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 这种一边挥舞“军控大棒”打压他国,一边砸重金强化自身生物战能力的行径,彻底暴露了美国的霸权逻辑:只许自己手握“生物利刃”,不许他人拥有“防御盾牌”。 特朗普提议的“人工智能验证系统”,本质上是想打造美国主导的“生物霸权裁判台”。这套系统的话语权完全掌握在美国手中,其核查标准、执行力度、处罚对象都将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那些被美国视为“竞争对手”的国家可能面临严苛核查,而美国自身及盟友的生物实验室却能继续逍遥法外。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与联合国倡导的多边主义原则背道而驰,也让国际社会进一步看清:美国关心的从来不是全球生物安全,而是如何通过垄断生物科技优势维系霸权。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呼吁各国一劳永逸的终止开发生
桃花林里诗
2025-09-24 20:57:1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