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的奔驰车在四年前发生了车祸,维修了8万多,现在发现三个气囊居然没有更换,还恶意设置电阻干扰信号传播,避免汽车智慧系统识别故障。得知真相后,女子赶紧报警,对方却称:“他们真的不知道,要是知道了,绝对不可能拖这么久还没有处理,现在就想给女子赶紧换上。”可女子想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不想就这么算了。 刘女士是做设计的,她经常会开着车出去谈业务,而她的座驾是一辆奔驰车,从来没有出现过毛病。 但在2021年2月5日,她自己开车不小心在长沙县发生了交通事故。 当时,浏阳德泓众一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业务员知道后,就软磨硬泡,想让刘女士把车开到他们那里去维修。 由于之前的保养都是在这家店完成的,刘女士为了提车方便,再加上也比较信任他们,就同意让车子在他们那里维修。 并且刘女士特意交代,一定要维修到位,毕竟是事故车,不能漏修,否则会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销售员再次保证:“刘姐,你放心,我们做事不会出岔子的。” 就这样,他们的维修报价是8万5,这笔钱最终由保险公司代支付。 在这件事上,刘女士没有过多操心,因为她大胆且放心地把车子交给了该公司全权负责,只等着到时候去取车就行。 取车时,刘女士感觉车子修得还不错,没发现什么问题,事实上她对这次维修非常满意。 之后的几年里,刘女士的车还是继续在这家公司做维保。不过,到了2025年9月,该公司提供的五次免费维保到期了,刘女士便换了一家离家近的维修厂进行维保。 结果维修厂的工作人员一检查就说:“刘姐,你的安全气囊怎么没换啊?” 刘女士大吃一惊,她对车子整体构造不了解,但对安全气囊很清楚——那可是保命的部件,于是赶紧凑过去查看。 她让对方解释一下,怎么看出来安全气囊没换的。 对方把她的车子拆解开后说:“你看,这里根本没有新换的气囊啊!而且之前还特意装了电阻,用来干扰信号传播。” 刘女士不懂,装电阻是干什么用的。 工作人员告诉她,装电阻就是为了让车子不显示故障提示,是有人故意安装这个部件,阻止车子的智慧系统识别到气囊缺失的问题。 这些话让刘女士瞠目结舌:气囊不给换就算了,还故意不让系统识别故障,这不是明摆着故意害人吗? 幸好自己这四年里没有再出车祸,要是真遇到什么大事故,自己可能早就不在了。 刘女士气得浑身发抖,赶紧报了警。四年前花8万5维修车子,对方居然连气囊都不给换,还恶意设置电阻干扰信号,她觉得这已经涉及刑事案件了。 该公司的负责人知道此事后,也吓得不轻,他说:“我真的不知道呀!如果知道的话,怎么可能不安装气囊呢?如果早知道,绝对不可能拖这么久还没处理!” 他声音颤抖地接着说:“现在知道气囊没安装,我们马上给刘女士补上,请求她能原谅我们。” 可刘女士哪肯答应?“你们差点要了我的小命,我还能再信任你们吗?你们还是承担起该负的责任吧,以后的事情你们直接跟民警说。” 刘女士也赶紧提醒大家:“在这家公司维修过车、做过保养的人,一定要去其他维修厂再检查一次,不然真的不放心。” 有人对此议论:“会不会是当时工作人员忘记换了?安全气囊虽然不算天价,(结合奔驰车型市场行情,三个安全气囊含配件及工时费,总费用约1.2万-2.5万元),但后续要是出了问题,最后追责还是得找他们公司啊。” 也有人说:“昧良心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管是真忘记还是假忘记,这事可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必须得让他们承担责任!往大了说,这是骗保和欺诈;往小了说,也是严重的工作失误,给刘女士造成了精神损失,肯定得赔偿。” 刘女士作为受欺诈的消费者,有权依据该条款,要求公司退还与安全气囊更换相关的维修费用(结合奔驰车型市场行情,三个安全气囊含配件及工时费,总费用约1.2万-2.5万元),并主张该部分费用的三倍惩罚性赔偿。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保险诈骗罪)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构成保险诈骗罪。 根据相关标准,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可追究刑事责任。 该公司通过虚构“气囊已更换”的维修事实,向保险公司提交虚假的维修清单与结算依据,骗取了其中与气囊更换相关的费用(结合奔驰车型市场行情,该部分费用约1.2万-2.5万元),虽暂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已涉嫌虚构维修项目骗取保险金,若后续查明存在其他未履约维修项目,累计金额达标则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即便公司事后提出补装气囊,也无法消除其此前骗保行为的违法性。 对于此事,大家如何看? 信源:风芒新闻 2025-09-24
湖南,女子的奔驰车在四年前发生了车祸,维修了8万多,现在发现三个气囊居然没有更换
青山叠翠念情长
2025-09-24 18:02:54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