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八路军排长伪装汉奸,在日军宴会上大吃大喝,旁边一个日军头目问:“你是谁?”排长自信的报出死对头名号,将日军耍的团团转。 1943年5月,山东莒县石井镇那片地方,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 那会儿日军老想着扫荡八路军的根据地,上级急着要知道敌人到底有啥计划,这个活儿,就落到了八路军侦察排长孟庆友身上。 孟庆友1916年生在莒县寨里河村,家里是种地的,土生土长的庄稼人。 1938年他就参加了八路军,脑子活,胆子也大,搞侦察特别在行,没几年就成了队里拔尖的侦察兵,上级都信得过他。 这次要潜入石井镇的日军据点,孟庆友琢磨着,得装成老百姓才能混进去。 他找了件打满补丁的旧衣服穿上,头上扣了顶破草帽,还往脸上抹了把泥巴,看着就像个天天在地里干活的农民,一点不显眼。 一路上,他走得特别小心。 遇到日军的岗哨,就低着头慢慢走,嘴里念叨着“去镇上买点东西”,尽量不跟哨兵对视。就这么提心吊胆的,还真顺顺当当地进了石井镇。 一进镇,孟庆友心里就咯噔一下,戒备也太严了! 街上到处是日伪军来回走,手里拿着枪,眼睛瞪得溜圆,盯着来往的人,稍微有点不对劲就盘问。 孟庆友不敢怠慢,假装在街边逛,一会儿看看路边的小摊,一会儿又装作找熟人,其实眼睛和耳朵都没闲着,四处留意日军的动静。 可没逛一会儿,麻烦就来了。 一个曾经被他俘虏过的伪军侯连长,正好从对面走过来。 侯连长一眼就认出他,当场喊了起来。孟庆友心里一紧,脑子却转得飞快,转身就往旁边的茅房钻。 进了茅房,他赶紧掏出事先藏在身上的伪军军官制服,三两下就换了下来。 旧衣服往角落里一塞,再把帽子扶正,腰杆一挺,装作没事人似的走了出来。 刚出门,就碰上一队伪军。他没慌,反倒板起脸,用伪军军官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数落了几句“站岗不认真”,那帮伪军居然没起疑心,就让他过去了。 这时候,孟庆友听说日军的中队长正在镇上的酒楼开军事会议。 他心里想,要找的情报肯定就在那儿,再危险也得去。 他顺着街往酒楼走,到了门口,看见里面闹哄哄的,日伪军官们围在桌子旁,酒杯碰得叮当响,一边喝酒一边说话。 孟庆友趁着人多,悄悄混了进去,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站着,耳朵紧紧贴着旁边的门,把日军说的每句话都记在心里,原来日军打算集中兵力,去扫荡莒县的八路军根据地! 正当他把情报在心里默念,生怕漏了一个字的时候,日军中队长小野突然朝他这边看过来。 小野觉得这个面孔眼生,走过来就盘问。 孟庆友脸上没露半点慌色,用之前学过的日语解释,说自己是新调来的朱副大队长的副官,今天刚到。 赶巧旁边有个伪军军官认识朱副大队长,顺口帮着说了句“是有这么回事”,小野这才暂时没再追问。 可孟庆友还没松口气,外面突然有人跑进来喊,说发现了八路军的侦察兵! 会场一下子就乱了,日伪军们吵吵嚷嚷的,有的摸枪,有的四处张望。 孟庆友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大声喊,说自己看见可疑的人往后院跑了。大伙儿一听,都朝着后院追过去,没人顾得上他。 孟庆友趁机拉着跟他一起潜伏的战友,溜进了酒楼的杂物间。 里面堆着不少干活的工具,还有工人穿的粗布衣服。他俩赶紧换上,又抓了把灶膛里的煤灰,往脸上、手上抹了抹,瞬间就变成了两个脏兮兮的杂役工人。 没过多久,日军士兵就搜到了杂物间。 孟庆友和战友低着头,用当地的方言嘟囔着,说“天天干活累死了,还来折腾”,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日军士兵看他俩穿得破,说话也像本地人,没多问就走了,他俩又躲过一关。 可等他俩悄悄往镇外撤的时候,倒霉事又碰上了。 侯连长又撞见他们了,孟庆友不敢多等,拉着战友就往人多的地方钻,七拐八绕,终于找到八路军设在镇上的秘密联络点。 联络点的老乡一看是自己人,赶紧把他俩带到后院的地窖里。 地窖里又黑又潮,他俩就在里面躲到天黑。老乡找了两件农民的衣服给他们换上,趁着夜色,他俩一路小跑,终于回到了八路军的根据地。 孟庆友带回来的情报太重要了! 八路军根据这些消息,提前做好了准备,布好了防线。等日军来扫荡的时候,正好撞进了埋伏圈,最后被打得落花流水,扫荡的计划彻底泡汤了。 因为这次立了大功,孟庆友被评为战斗英雄,还得了个“捕敌神枪手”的称号。 后来他接着为革命做事,一直到1969年在北京去世。 现在咱们过着安稳日子,可不能忘了像孟庆友这样的革命先辈。 那时候他们凭着一股子勇气,还有灵活的脑子,在敌人眼皮子底下闯来闯去,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咱们整个国家能太平,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这份勇敢和智慧,值得咱们一辈子记在心里,也该让后辈们都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用血汗换来的。
1943年,八路军排长伪装汉奸,在日军宴会上大吃大喝,旁边一个日军头目问:“你是
火星探梦
2025-09-24 16:22:23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