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无缘无故患恶性肿瘤!医生实话:得恶性肿瘤,离不开这4点 人不会无缘无故就得

静雅山岚绕谷绵 2025-09-24 12:46:21

人不会无缘无故患恶性肿瘤!医生实话:得恶性肿瘤,离不开这4点 人不会无缘无故就得恶性肿瘤,这一点不少医生都已经反复强调过,可很多人还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没啥特别的症状就不可能患病。 殊不知,癌症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并不是单纯某一个坏习惯就能解释得清楚。在笔者看来,如果能搞清楚常见的几条主要路径,就能更早意识到风险,从而把一些潜在的危险挡在门外。 毕竟恶性肿瘤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如果一直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再去检查,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遗传因素。科学研究表明,家族中有同类肿瘤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要高出好几倍。 以乳腺癌为例,如果母亲或姐妹得过乳腺癌,那么后代的发病率会提高约两倍,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患癌风险甚至高达50%以上。 结直肠癌也有类似情况,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不干预,几乎必然会发展为癌症。虽然基因无法选择,但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和定期体检来降低风险,例如提前开始胃肠镜检查、增加肿瘤标志物监测等。 总的来说,知道自己有家族史的人,就要比别人更警惕,千万不要抱着“没事”的想法拖延。 然后要说的就是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点其实是多数人都可以主动改善的。长期高油高盐饮食、缺乏运动、体重超标、吸烟、酗酒,都是公认的高危因素。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至少40%的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其中吸烟一项就占了将近20%的病例。 烟草里七八十种致癌物会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不仅是肺癌,膀胱癌、喉癌、胰腺癌的风险也会成倍上升。 再比如肥胖,会增加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十余种癌症的概率,因为脂肪组织会分泌雌激素和炎症因子,长期作用下让细胞处于一种促癌状态。 所以,哪怕不为减肥,为了降低癌症风险,也得控制体重,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比如快走、骑车、游泳都可以。 第三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免疫系统的“失察”。免疫系统平时就像一支巡逻队,负责清除变异细胞。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都有细胞发生突变,但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掉。 然而当免疫功能下降,比如长期慢性炎症、免疫抑制治疗、重大疾病后身体虚弱,这些变异细胞就可能“漏网”,慢慢发展成肿瘤。 近期不少研究强调肠道菌群和免疫之间的关系,如果肠道环境失衡,免疫防御能力会下降。因此保持肠道健康,饮食中多摄入膳食纤维、少吃高脂高糖食物,对免疫功能的长期维护也很重要。 再者,慢性乙肝、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被证实与肝癌和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如果确诊感染,规范治疗是必须的,否则就像给癌细胞提供了温床。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因素是年龄和随机误差。换句话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复制次数增加,基因复制出错的概率也会变高。 即便生活方式很健康,还是会有一定几率发生肿瘤,这也是为什么老年人发病率普遍高于年轻人。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60岁以上人群占所有癌症患者的七成以上。 因此老年人更要重视定期体检,尤其是针对常见高发癌种,比如肺部低剂量螺旋CT、胃肠镜、乳腺和前列腺筛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在癌前病变或早期就发现问题,从而把治疗难度降到最低。 在笔者看来,面对癌症这个话题,与其害怕,不如主动行动。环境和生活习惯可以改变,早筛早查可以安排,感染性因素可以治疗,免疫功能也能通过合理作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得到支持。 即便有遗传风险,也可以通过科学手段降低实际发病率。总的来说,恶性肿瘤不是“突然降临”的噩耗,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就能发挥作用,抵御很多潜在的危险。 最后要提醒的是,一旦身体出现长期不明原因的症状,比如消瘦、贫血、慢性疼痛、便血或吞咽困难等,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不要拖延,这往往就是身体在发信号。 换句话说,防癌的关键不只是“怕”,更是“察”和“动”,只有这样,才能把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参考资料:热敏灸辅助肿瘤化疗减毒增效的临床研究 网络首发余婷;柳华伟;刘祖琴;陈日新;谢丁一 针刺研究2025-09-22

0 阅读:3106

评论列表

彼得

彼得

2
2025-09-24 20:34

香烟既然这么不好,为什么不像禁毒一样禁烟呢???

花椒大料

花椒大料

2
2025-09-24 23:57

肿瘤遗传是胡扯!!性格、习性决定,往往习性会被传承,但不是基因遗传。

宁静 回复 09-25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