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投资策略研究|无惧市场波动,慢牛仍在进行——周观点20250922

行业周报

投资策略研究

无惧市场波动,慢牛仍在进行——周观点20250922

2025年9月15日-9月19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分化态势,主要指数涨跌互现。市场风格主要表现为成长占优,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表现相对较强;权重板块承压,大金融、资源类板块调整压力较大。市场分歧有所加剧,周内、日内涨跌幅波动加大,部分资金在美联储降息25bp靴子落地后选择获利了结,而另一些资金选择继续布局成长主线。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存款搬家”仍在途中,市场资金面活跃,各类资金积极入市,市场强势的科技主线逻辑没有改变,当前应无惧市场波动,慢牛行情仍在进行之中。

热点一:美联储9月降息行情提前反映,降息落地后市场波动有所加大

进入9月以来,在美联储公布9月议息会议结果前,市场提前反映降息预期,以人工智能、半导体、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加速上涨。9月17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如市场预期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美联储2025年的首次降息。但是,由于此前国内股市涨幅过快过高,短期内部分资金趁着降息25bp利好的兑现而选择了获利了结。

9月美联储会议整体基调偏中性,释放了“预防式降息”的信号,鲍威尔强调政策将根据后续经济数据、前景展望和风险平衡逐步调整。此次降息被市场解读为“风险管理式降息”,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就业市场下行风险的增加。对于市场来说,关于美联储未来的降息节奏展望更加重要。从点阵图指引来看,隐含2025年内再降息50个基点(10月、12月各25基点),2026年降息幅度预期有所收窄。往后来看,今年年内的降息节奏和幅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热点二:8月国内经济数据稳中偏弱,基本面压力再显

2025年8月中国经济数据整体呈现稳中偏弱、结构分化的特点。尽管部分政策红利仍然存在,但整体经济动能仍然不足,生产、消费、投资、出口等方面均面临一定的压力。具体来看,工业生产有韧性但增速有所放缓,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速,而消费品等传统行业增速相对较低,反映需求相对疲软。消费增长延续,结构承压,服务消费边际回暖,“以旧换新”政策拉动的消费品类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反映出前期消费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延续疲软,房地产拖累显著,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均放缓,显示出政策有待进一步发力。进出口增速均回落,前期“抢出口”效应有所消退,外需有所承压。

市场短期出现震荡,“慢牛”行情中长期逻辑未改:

存款利率和房地产投资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资产荒”驱使居民端的资金不得不寻找有更高收益率的投资产品,“居民存款搬家”成为本轮“慢牛”的重要驱动因素。伴随着市场行情的正向反馈,结合外部关税等风险因素有所趋缓的背景,以及美联储降息25bp落地,居民的风险偏好整体出现较明显的上升。股市的“赚钱效应”逐步形成较明显的合力。整体来看,本轮“慢牛”行情的中长期逻辑未改。

从市场成交金额的集中程度来看,7月,A股成交金额前100、前30占比基本保持稳定;8月成交金额前100、前30占比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反映出市场交投情绪以及市场主线更加集中;进入9月,成交金额前100、前30占比出现震荡走势,但是没有明显下降。反映出前期相对强势相对集中的主线和情绪有所扩散,市场整体可能进入阶段性盘整阶段,但是前期主线仍相对偏强,目前可能仍未进入“风格切换”时刻。市场可能出现阶段性波动,同时也在酝酿新的市场合力。

重点推荐方向:

(1)成长科技“强者恒强”:成长科技热点不断,7-8月持续激发市场情绪,例如AI算力、固态电池、机器人、生物科技等多点开花。后续的行情有较大概率从前期强势且集中的AI硬件板块扩散到成长科技的其他细分领域。在自主可控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存储芯片自给率亟待提升,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发展机遇。

(2)港股行情机会:三季度前期,港股涨幅整体落后于A股,尤其是落后于A股成长科技板块,主要是受到了港元流动性的掣肘。伴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以及国内外资金的持续布局,港股流动性有望持续反弹,本轮港股上涨有望持续。本轮港股行情的明显特征是科技(AI硬件为代表)与周期(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共同领涨。前期表现相对强势的港股创新药板块受到业绩、海外政策扰动等方面的制约,近期呈现震荡格局,并未出现明显上涨。消费板块受到十一长假以及四季度消费政策预期出台的提振,在市场整体震荡整理阶段可能有所演绎。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市场波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