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中欧北极快航”的意义远超一条新航道】9月23日凌晨4时30

环球网 2025-09-24 06:36:22

【#环球时报社评#:“中欧北极快航”的意义远超一条新航道】9月23日凌晨4时30分,“伊斯坦布尔桥”货轮从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启程驶往英国弗利克斯托港,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中欧北极快航”)正式通航。这艘装载着超1000标准箱的货轮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单程仅需18天,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节省近一半时间。该航线的开通不仅体现了北极航道商业化运营的可行性,为全球贸易网络提供了新的物流路径选择,更展现了中国在北极事务中一直秉持的合作与发展理念。这是中国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作出的又一贡献。

历史上,开辟一条穿越北冰洋的“北方航道”曾是无数探险家的梦想。然而,受限于地理条件和地缘政治因素,直到大约十年前,西方航运界仍普遍认为在2040年甚至2050年前不会出现北极集装箱航运。从这个角度看,此次“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可谓创造了历史,是利用技术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的新尝试。当前,巴拿马运河、红海和苏伊士运河等关键海运通道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就在几天前,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导致超130列中欧班列在白俄罗斯一侧的布列斯特口岸滞留。“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为中欧贸易提供了多元的路线选择,增强了全球供应链的韧性。

“中欧北极快航”的诞生并非偶然,中欧之间不断增长的巨大贸易需求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这次“伊斯坦布尔桥”货轮上装载的,既有储能柜、动力电池等新兴产品,也有4000多个跨境电商包裹,精准契合欧洲圣诞季备货高峰的需要。与此同时,“中欧北极快航”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践成果,彰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共鸣。

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俄罗斯时首次提出“冰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8年,《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发布,以文件形式提出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中国在推进北极航道合作时,十分注重与沿岸国家及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尊重北极国家在航道管理中的合法权益,同时倡导航道的和平利用与国际协作。这种合作模式为沿线区域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发展机遇。如今,“中欧北极快航”不仅让宁波、上海、青岛等中国港口与弗利克斯托、鹿特丹、汉堡等欧洲枢纽港口无缝对接,还实现了东南亚货物和韩国货物的集结转运,增加了亚洲地区整体的对外贸易量。此外,该航线的碳排放较苏伊士航线减少30%,使得沿线国家和企业得以共享一条绿色、快捷、安全的供应链。

近年来,一些国家将北极视作自己的“后花园”,围绕这片国际公共区域展开能源争夺、加强军事部署。“冰上丝绸之路”从创意到落地,打破了几乎被领土边界争议、战略武器对峙和油气开发抢夺定义的“北极叙事”,证明了北极完全可以成为人类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热土,而非零和博弈的战场。“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从根本上说,建立在沿线国家互信日益增长的基础之上。展望未来,北极航道的全面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也需要建立涵盖航道管理、环境保护、危机应对等多个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机制。这些都凸显了多边治理的紧迫性。

在推动全球航运从“运河时代”向“极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中欧北极快航”的诞生补上了一块关键的拼图。“冰上丝绸之路”不仅为世界航运补充了一条新航道,为北极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范例,也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国家间的“同球共济”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冰上丝绸之路”带给世界什么启示)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