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吸血百年的犹太家族:侵入核心业务,操控主权,已声名狼藉 沙逊家族在中国捞钱

星河幻梦绘风华 2025-09-24 02:21:11

在中国吸血百年的犹太家族:侵入核心业务,操控主权,已声名狼藉 沙逊家族在中国捞钱的路子,从鸦片贸易起步,直接把中国经济命脉捏在手里。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把两万多箱鸦片扔进海里,沙逊公司损失上百万,阿尔伯特气得直咬牙,赶紧联合其他英国商人跑到伦敦议会哭穷,说英国得为他们出头。结果呢,1840年英国舰队就开打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打赢后,《南京条约》签了,沙逊家族跟着沾光,在广州、香港、上海开分号,鸦片生意翻倍。中国白银外流严重,沿海经济瘫痪,沙逊却靠这笔钱在孟买盖豪宅,在伦敦买地产。到1850年代,他们控制了印度到中国的鸦片出口大半,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九百。 鸦片发了横财后,沙逊觉得名声太臭,转头搞金融。1865年,他们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创始股东之一,砸进去大笔钱,银行一开张就成了清廷官僚的钱袋子。那些官员刮地皮的银子,全存进汇丰,因为有英国后台,清政府管不着。汇丰拿着这些钱,给清廷放高利贷,利率百分之六以上,比国际市场高出一截。从1874年到1894年,十七笔贷款总两千八百万两白银,沙逊家族通过银行抽成,稳稳吃利息。更有甚者,银行还帮着打压中国商人。1883年,胡雪岩想搞生丝垄断对抗外资,汇丰联合李鸿章那边散谣说他资金链断,半年就把胡雪岩逼破产,地产和仓库全低价吞了。茶叶季节,商户借钱扩产,汇丰突然收紧银根,逼他们贱卖货物抵债,一转手银行又赚翻。 地产是沙逊的另一个吸血点。维克多到上海后,1916年买了十处里弄房产,估值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两白银,到1921年涨到五百八十万九千两,五年翻了两倍半,而上海物价才涨百分之六十不到。他盖的沙逊大厦1929年完工,十层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外滩鹤立鸡群,成了租界炫富的地标。维克多不光盖楼,还垄断了租界供水和电力,居民用水用电都得交钱给沙逊。交通上,他们兼并安利洋行,控制上海汽车公司,又收购英商电车公司,把公共租界的公交系统全攥住。上海人出门坐车,票钱直奔沙逊口袋。他们还拿下会德丰轮船股份,沿海航运大半在手。1911年辛亥革命后,本土工厂刚冒头,汇丰就拒贷或抬高利率,很多企业起步就死,沙逊借机吞并。 这些操作,说白了就是经济殖民。沙逊家族靠英国特权,侵入中国核心业务,从鸦片到金融地产交通,一条龙操控。清末民初,中国关税、盐税、铁路权,全被他们通过贷款套路拿走。汇丰的账本显示,他们不光赚利息,还操控汇率,逼中国商户用低价货物还债。沙逊的生意网像蜘蛛丝,缠住中国经济咽喉,家族财富暴增,却让中国白银外流,民生凋敝。 20世纪头几年,沙逊家族胃口更大,继续深化在中国和香港的渗透。维克多在上海建了更多高层,1920年代地产热潮中,他盖的和平饭店和公寓群成了租界标志,租金滚滚而来。汇丰银行分支遍布沿海,处理中国和香港的汇兑业务,沙逊作为大股东分红不断。1930年代,日本侵华,维克多安排犹太难民住进他的楼,但生意照旧,没耽误赚钱。1941年,他把资产转到香港和印度,避开战火。1949年新中国成立,沙逊在内地资产被收,家族赶紧把重心挪到香港,汇丰成了港英政府的钱袋子。 香港那边,沙逊家族通过汇丰拿下港币发行权,市场份额一度占七成,大陆和香港贸易的资金往来,全得看他们脸色。1950年代,维克多移居巴哈马,管着剩余地产,家族后代散在伦敦和以色列,继续管金融和航运。但好景不长,全球经济变局加上鸦片禁令,沙逊公司开始走下坡。1970年代,David Sassoon & Co.正式解散,家族财富散了架。阿尔伯特1896年死在伦敦,维克多1961年去世在巴哈马,后代没几个继承大业,有的搞艺术,有的做慈善,但都没重现祖宗的帝国。 进入90年代,香港回归前,汇丰总部迁伦敦,但亚洲业务留着,继续赚中国钱。1992年搬家后,他们在上海重开分支,2019年获准办人民币购售,表面上融入中国市场。家族房产像沙逊大厦,早改成和平饭店,成了旅游点,但历史账本上那些高利贷和地产掠夺,抹不掉。沙逊后裔偶尔上福布斯,但在中国名声烂透,提起他们就联想到鸦片和殖民。 如今看,沙逊家族这百年轨迹,就是一部靠英国枪杆子在中国吸血的教科书。从戴维的鸦片船到维克多的摩天楼,再到汇丰的贷款网,他们侵入金融、交通、地产,一步步操控主权。1949年后转移香港,继续捞金,但中国经济崛起,华为大疆这些企业杀出重围,证明了谁才是老大。沙逊的衰落提醒人,殖民把戏玩不转,中国不再是那块任人宰割的肥肉。家族结局凄凉,财富散尽,名声狼藉,活该。

0 阅读:41
星河幻梦绘风华

星河幻梦绘风华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