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王”戴笠和钱壮飞,争议不断的去世之谜
"轰隆!"1946年3月17日,一声巨响划破江苏岱山附近的雨幕,一架从青岛起飞的专机坠落在泥泞的田野中。这架飞机上坐着的,是让无数地下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闻风丧胆的军统局长戴笠。 "戴笠一死,我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周恩来总理后来的这句评价,道出了这位特务头子在国共斗争中的分量。戴笠和他的对手——中共情报系统的代表人物钱壮飞,组成了那个时代最惊心动魄的谍战对决。 那是在18975月28日,在浙江衢州的一个家庭里,一个名叫戴春风的男孩出生了。他的父亲嗜赌如命,家境日渐困顿,戴春风不得不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学校开除他后,这个少年就像无数社会边缘人一样,成了一名游手好闲的"街溜子"。 1926年,在毛人凤的推荐下,戴春风成功进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学习,并改名为戴笠。关于改名,有人说是因为算命先生告诉他"五行缺水",而"笠"是一种雨具;也有说法认为这名字取自"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的古语。 黄埔军校的戴笠表面上是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实际上却暗中收集同学的言行资料,锻炼着自己的情报敏感度。当蒋介石的亲信胡靖安来校"清理"工作时,戴笠抓住机会,主动提供情报,受到重用。1932年,戴笠被任命为特务处处长,开始了他特工生涯的快速上升期。 随着权力的扩大,戴笠开始展现其残酷的一面。大汉奸张敬尧被他派人暗杀于六国饭店;号称"暗杀大王"的王亚樵,也难逃他的追捕。1936年,戴笠利用王亚樵的情人余婉君设下圈套,最终在广西梧州将对手乱刀杀死。 西安事变成为戴笠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戴笠反对武力解决,而是陪同宋美龄前往西安谈判。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蒋介石,也让戴笠成功进入了蒋介石的核心圈子。1938年,特务处扩大,戴笠晋升为副局长,军统局正式形成。 戴笠的军统很快从最初的十人小组,发展成一个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情报网络。他对上表现出绝对忠诚,成为"唯一一个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见到蒋介石的人";对下则要求部下"只认戴,不认蒋",在军统内部形成了他个人的绝对权威。 戴笠永远不会想到,自己精心打造的军统帝国,最终会成为压垮自己的重担。1942年,他召集全国各地的军统代表在重庆举行"四一大会",超过3000名代表的集结,让本就多疑的蒋介石心生警惕。一个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如此庞大队伍的部下,究竟掌握了多少实力?蒋介石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国际舞台上的风云变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安。1941年12月,戴笠破译了日军的密码,提前预知了日军即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并向美国方面发出警告。虽然美方当时未予重视,但事后美国对戴笠的情报能力产生了浓厚兴趣。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向蒋介石提出希望亲自会见戴笠。这一请求看似简单,却在蒋介石心中激起千层浪—戴笠的影响力竟已延伸至国际舞台,远超一个情报头子的范畴。 察觉到蒋介石态度变化的戴笠,开始了自救行动。1945年4月3日,在一场有美国人参加的检阅部队晚宴上,他突然上台,借助翻译磕磕绊绊地表明自己只是"总司令的戴笠"。这种刻意示忠的行为,在场面上缓解了紧张气氛,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蒋介石的疑虑。 抗战胜利后,形势急转直下。随着重庆谈判的成功,"打倒特务"的呼声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特务组织的残酷手段早已激起民众的不满,就连国民党内部的许多将领也对特务组织心生厌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蒋介石下令取消特务组织,这对戴笠无疑是致命一击。 面对蒋介石召回自己的电报,戴笠一再以视察工作为由拖延。当他收到一份附有毛人凤意见的电报,提到解散特务组织是有人搞鬼时,愤怒的戴笠立即回电表达强烈不满。但这封措辞激烈的电报到了毛人凤手中后,却被扣下未呈给蒋介石。 不知内情的戴笠等不到回复,焦急万分。1946年3月17日,他乘坐专机前往南京,希望与蒋介石当面讨论。命运之手却在此时插入——南京上空雷雨交加,飞机被迫改道上海。然而上海天气同样恶劣,飞机只能再次转向徐州。就在飞越南京岱山一带时,飞机突然失事坠毁,戴笠与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 关于这起空难,真相扑朔迷离。调查军统残骸时,戴笠的情人陈华根据一个右手高高举起、拳头紧握的遗体辨认出了戴笠。她解释说,这是戴笠在射击后的习惯动作。有说法认为,戴笠可能在最后时刻向驾驶员开枪,导致飞机坠毁。 更多的证据却指向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北平肃奸委员会主任马汉三曾接受商人金碧辉的贿赂,篡改汉奸名单。戴笠发现后,向马汉三索要全部贿赂,并对其提出警告。惧怕戴笠的马汉三,与其情妇刘玉珠商议暗杀计划。据传,刘玉珠在接待戴笠时,在飞机上安装了定时炸弹,原计划在中午12点30分爆炸。尽管戴笠提前一小时登机,但由于天气原因延误,飞机最终还是在预定时间附近爆炸坠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