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个提前还债的省,为什么是陕西?西安倍感压力

数据读城 2025-09-23 22:04:00

陕西紧随北京,成为提前还债的极少数省市,为不少债务承压的省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还利息高旧债,发利息低新债”的做法,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地方的微操能力与执行力。 去年以来至今,从顶层设计到地方的化债政策不断加码,各地都在因地、因需、因债施策,全力化债,其举措大多是依托本地现有金融资源进行盘活,或是争取顶层设计的化债资金支持。陕西学习北京,打出了提前偿还部分债务的明牌——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短时期内非常奏效。 北京已完美打样,陕西做了最有利的选择 提前还债,自然是为了减少利息的支出。北京已累计提前偿还51.6亿元专项债券,直奔实现节约利息超7成的目标而去。 作为一个西部经济大省,陕西紧跟北京出招,同样是看到了减少利息支出的益处。尽管陕西限于条件有限,只提前偿还了0.9亿元的专项债券本金,力度不大、金额不高,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节约下利息648万元,也不无小补。 陕西是在权衡自身的财政收入、债务情况等要素之后,做了相对有利的一个选项,后续可能还有类似的大操作,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尽力降低利息支出,缓解债务压力。 陕西近年来的债务规模呈攀升状态,化债压力微增。但2024年,陕西省级隐性债务任务顺利完成且额度有所超出,西安未央区、咸阳市、商洛高新区等地区实现隐性债务清零,陕西确实有底气在化债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 陕西并非不差钱,只是财政收入相对健康 稍有经济常识的人都知晓,“提前还款有利于节约利息支出”,特别是对于资金充足的地区而言,提前还款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债务到期压力。但真正放手推动这一做法的省市区,至今少之又少,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公认的经济大省都按兵不动。 作为资源大省之一,陕西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排名全国中游(2024年分别第14、第15位),但2024年陕西的财政自给率不足50%,低于全国均值20个百分点以上。2025年,陕西吃到的转移支付不足3000亿元,比2024年还下降了450亿元。 陕西之所以“不那么差钱”,是因为在2024年得到了顶层设计划拨的1192亿元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并发行了564亿元的专项债券置换高息债务,西安未央区的千亩闲置土地也带来70亿元左右的财政收入。 尽管2025年上半年陕西财政收入排名下降1位,金额同比下降超过7%,财政收入增速几乎吊车尾,这样的数据并不好看,但陕西的财政收入质量尚可,上半年的税收收入占比仅低于北京和浙江,为76.36%。 债务在西安,化债也在西安 一般而言,各省区的重点城市往往承接更多的化债资源,陕西也是如此,化债资金多数倾斜给了西安。2025年陕西发行的1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券,西安一家就占去近一半份额。 当然,陕西的债务本身也主要集中在西安。2024年,西安的负债率高达75%,2025年至2027年,陕西将到期的超2000亿元城投债,6成以上还是在西安。 陕西债务焦虑最厉害的是县级市韩城,已超过94%。至于省内的债务优等生,是资源型城市榆林,其历史债务已经化解,资产负债率处于健康水平。 从顶层设计到陕西省,其实仍对西安寄予厚望,其是全国首个“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城市,承担着为化解地方债务提供“西安模式”“陕西样本”,并向全国推广的重任。 这么看来,西安的压力,确实不小。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