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18个蛋挞、96个脏脏包……上海一网红面包店销毁大量面包,违法吗?

近日,

“上海一网红面包店深夜大量丢弃面包”一事,

被消费者质疑有浪费粮食之嫌。

对此,

涉事店铺工作人员表示,

因暴雨天气等原因,

导致销量骤降,

根据公司规定,

面包不可隔夜销售,

目前也没有夜间降价销售的制度,

一般会报损处理。

随后,

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执法人员

到达门店现场进行执法检查。

那么,

“当日未售罄面包直接销毁”的做法,

是否违法?

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此事开展执法检查,

法律依据是什么?

企业在“维护品牌定价”

与“履行反浪费义务”之间

应如何平衡?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付昭华律师的专业解读!

1、面包店“当日未售罄面包直接销毁”的行为,是否违法?

面包店的行为已经涉嫌违法。我国于2021年4月起施行的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科学管理,防止食品浪费。虽然面包店以“公司规定不可隔夜销售”为由大量销毁仍可安全食用的面包,这种出于食品安全考虑的初衷可以理解,但直接销毁并非最优先的处理方式。企业内部规定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换句话说,企业不能以内部制度为由规避其应尽的法律义务。

在此事件中,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虹桥所执法人员对涉事门店开展了现场检查,其法律依据主要是反食品浪费法第二十八条,该条款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反食品浪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浪费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了销毁记录、视频完整性及垃圾处理点,这是因为反食品浪费法要求食品经营者建立完善的台账制度,确保食品处理过程可追溯。本案中,面包店未能提供完整的销毁过程记录,已存在管理漏洞。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后续可以采取责令限期改正,要求建立合理的食品处置机制;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约谈企业负责人,督促落实反食品浪费措施;情节严重的,可能作为典型案例予以公开通报等处理措施。

2、面包店称“不降价销售是怕影响正价销售”,从法律角度看,企业在“维护品牌定价”与“履行反浪费义务”之间应如何平衡?

面包店在报道中解释称“不降价销售是怕影响正价销售”,这反映了企业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常见困境。然而,从法律角度看,履行法定义务优先于商业策略选择。企业应当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创新管理实现双赢。比如拓展捐赠渠道、优化生产与预测、建立弹性销售机制,既减少浪费,又维护主力产品价格体系。减少食品浪费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更是一项法律义务。面包店作为食品经营者,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浪费,而非简单地将未售食品一弃了之。消费者也可发挥监督作用,对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食品浪费行为予以提醒、批评,甚至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共同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

来源|法治日报

监制|余瀛波

编辑|李梦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