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暴死后,皇后阿鲁特氏被慈禧下令囚禁,不许送食物。阿鲁特氏向父亲崇琦写信求

绝世剑王 2025-09-23 16:06:55

同治皇帝暴死后,皇后阿鲁特氏被慈禧下令囚禁,不许送食物。阿鲁特氏向父亲崇琦写信求救,崇琦派人送了个空食盒,里面有个纸条,写了四个字:娘娘圣明。 同治十一年(1872 年),十七岁的同治(载淳),在选秀大典上,面对慈安太后极力举荐的阿鲁特氏,以及生母慈禧太后属意的富察氏,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阿鲁特氏作为皇后。 阿鲁特氏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崇琦是清朝第一位蒙古族状元,她本人不仅饱读诗书、精通诗词书画,还是慈安太后的表外甥女。这样显赫的家世与背景,让本就对慈安心存忌惮的慈禧,从一开始就对这位儿媳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敌意。 婚后,同治与阿鲁特氏感情深厚,两人时常一同探讨诗文、品鉴书画,相处得十分融洽。这样的亲密互动,让一心想让富察氏(后来被封为慧妃)获得圣宠的慈禧极为不满。 于是,慈禧开始频繁插手帝后的私人生活,甚至直接下旨禁止两人同居,给出的理由荒唐至极 “皇后狐媚惑主,耽误皇帝处理政务”。 当同治后来生病卧床时,阿鲁特氏满心牵挂,想去病床前探望,却被慈禧厉声斥责 。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讲过这样一段往事:有一次,皇后实在受不了婆婆的刁难,偷偷向同治哭诉,同治心疼妻子,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劝她 “忍一时风平浪静,待日后我身体好转,再做计较”。没想到这番话被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她当即怒不可遏地冲了进去,扬言要对皇后施以梃杖之刑。病床上的同治又急又气,病情瞬间恶化,原本稍有好转的身体,再次陷入危境。 同治十三年的冬,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突然病倒,很快病情就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12月5日,同治暴病而死。消息传来,阿鲁特氏的世界崩塌,她失去了最大的依靠。而真正让阿鲁特氏陷入绝望深渊的,是慈禧没有按照礼制,在 “溥” 字辈中为同治帝立嗣,而是挑选了同治帝的堂弟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继承皇位。 这个安排意味着,阿鲁特氏无法成为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只能以 “嘉顺皇后” 的身份,成为新皇帝的寡嫂, 这也让她沦为了深宫之中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 当时宫中还流传着一个说法:阿鲁特氏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能顺利生下皇子,那么这个孩子将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阿鲁特氏也会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后,而慈禧则要退居太皇太后之位,失去掌控朝政的权力。 这个潜在的威胁,让慈禧对阿鲁特氏的敌意彻底爆发,她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因此,在同治帝后不久,慈禧就下旨将阿鲁特氏囚禁在储秀宫,不仅禁止任何人探视,更严令不许给她送任何食物和水。这位曾经饱读诗书、温婉贤淑的状元之女,在冰冷刺骨的深宫中,开始了一场毫无希望的抗争。 被囚禁的日子里,阿鲁特氏在绝望中挣扎着,她给父亲崇琦写下了一封求救信,信中满是对生的渴望和对婆婆的控诉。 崇琦收到信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作为父亲他理应拼尽全力将女儿从危难中救出,可作为清朝的臣子,他深知慈禧的手段有多狠辣,一旦公开反抗,不仅救不了女儿,整个家族都可能因此覆灭。 当时崇琦担任镶黄旗汉军都统,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他比谁都清楚,在这个时候,任何公开的救援行动都是徒劳的。 几天后,一个伪装成送炭的太监,趁着夜色悄悄给阿鲁特氏递来了一个食盒 ,这个食盒正是崇琦府中的物件。 阿鲁特氏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紫檀木食盒,可映入眼帘的,却不是期待中的食物,而是空荡荡的盒底,以及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素笺。她颤抖着展开素笺,上面只有四个字:“娘娘圣明”。 这四个字刺穿了阿鲁特氏最后的希望,她明白父亲是在用最委婉、最无奈的方式告诉她:眼下唯有一死,才能保全整个家族的性命。“圣明” 二字在此时充满了悲凉的反讽,既是对女儿聪慧才智的认可,也是在期盼她能做出 “明智” 的抉择,牺牲自己,保全家人。 这个空食盒在清代的官场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官员们常常通过物品来传递不便明说的信息,而空食盒往往暗含着 “生无可恋” 或 “遵旨行事” 的隐喻。 崇琦的这个选择,看似残酷无情,实则是万般无奈之举。 崇琦曾私下对家人感叹:“皇后若能追随大行皇帝于地下,或许才是唯一的出路,也能保全我崇氏一族”,由此可见,他早已预见了女儿最终的结局,只是无法亲口说出那残忍的决定。 不久后,阿鲁特氏走完了自己短暂而悲凉的一生。关于她的死因,朝廷 对外的说法“因悲恸过度,染疾而亡”,但其实她是被迫“绝食”而死的。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