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西安一名6岁女童不幸被拐,整整九年,她隐忍不发,每天背自己的名字和家

小张主张 2025-09-23 07:44:03

2005年,西安一名6岁女童不幸被拐,整整九年,她隐忍不发,每天背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甚至偷偷攒了500块钱,最终不仅成功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还将人贩子送入监狱!   2005年10月18日,西安红庙坡小学一年级学生程颖放学后迟迟等不到家长来接,原来家里正在为妹妹举办百日宴,忙碌中母亲忘了接孩子。   年仅6岁的程颖决定自己回家,这段路平时与父母走过多次,她自信能找到回家的路,就在这时,一个陌生阿姨走近她,自称是母亲的朋友,前来接她回家。   尽管程颖有些犹豫,但对方硬是给她塞了块糖,连拉带拽地将她带上一辆车,这个叫王丽的女子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动了拐骗孩子的邪念。   程颖的人生从此发生巨变。   被带到陕西延安王丽家后,程颖一度哭闹着要回家,但王丽的丈夫王红林威胁道:“再哭,再哭把你打残了扔到街上要饭去”。   聪明的程颖立刻意识到,反抗只会带来危险,她决定假装顺从。   当王丽试探地问她是否记得自己家在哪里时,程颖乖巧地回答:“我爸爸是王红林,妈妈是王丽,我们家在陕西延安”,这一回答彻底打消了王丽的戒心。   程颖却从未忘记真实的家庭信息。每天夜深人静时,她都在心中默念:“我叫程颖,我家在西安大白杨村。”   担心记忆随岁月模糊,她反复背诵这些信息,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回家的钥匙。   2008年,王丽夫妇吵架后离家出走,王红林便将9岁的程颖以1万元价格转卖给河南一对养蜂夫妇。这对夫妻常年在成都定居,以卖蜂蜜为生。   在新环境中,程颖的“养父母”虽然提供吃住,但几乎不给她零用钱,害怕她有钱后会逃跑,程颖于是开始每天只吃一顿饭,硬是从饭钱中省下每一分钱。   “回家”这个信念支撑着她度过艰难时光,几年后,她已悄悄攒下500多元,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笔巨款。   2014年,15岁的程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主动提出辍学帮助养父母看店,养父母为她的“贴心”高兴不已,却不知程颖的真正目的是有更多自由时间寻找亲人。   程颖的学习成绩其实很优秀,但为了回家,她宁愿放弃前程,拿到养父母为她买的手机后,她开始在网上发布寻亲信息,重点询问“西安大白杨”这个地方。   程颖不知道的是,在她寻找亲人的同时,她的家人也从未放弃寻找她。   程颖被拐当天,父亲程竹因事耽搁了20分钟,赶到学校时已不见女儿踪影,这20分钟的迟到的代价是近十年的分离。   程家印制了数万份寻人启事,父亲程竹改装了一辆“寻子车”,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为此负债20多万元。   2014年12月31日,转机出现。一位成都热心女网友看到程颖的帖子后,联想到程竹发布的寻人启事,立即联系了程竹。   当程竹看到网友发来的照片时,顿时泪如雨下:“是我的娃娃,是我的娃娃啊!都长这么大了!”   2015年1月7日,在警方陪同下,程竹夫妇来到程颖养父母在成都的蜂蜜店,DNA比对结果确认了程颖的身份,失散近十年的家人终于团聚。   团圆后,程颖选择报警追究所有涉案人员的责任。警方迅速行动,不仅抓获了她的养父母,还顺藤摸瓜抓获了另外4名嫌疑人。   根据中国刑法,拐卖儿童的基本刑罚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收买被拐卖儿童同样构成犯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程颖的勇敢行为让所有参与拐卖和收买她的人都受到了法律制裁。   这段经历展示了拐卖犯罪的残酷性,也让我们看到记忆的力量和亲情的坚韧,程颖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她个人的机智勇敢,更在于家人与她之间双向奔赴的不放弃。   对于被拐儿童来说,收买者所谓的“养育之恩”无法弥补他们给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信念的力量,一个6岁女孩凭借对家庭的记忆,在逆境中筹划九年,最终实现团圆,这也提醒我们,打击拐卖犯罪需要全社会提高警惕。 主要信源:华西都市报——女孩6岁被拐9年 凭记忆手绘地图传父亲获救    

0 阅读:0
小张主张

小张主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