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的一次全国医疗工作会议上,一向和颜悦色的毛主席罕见地发了火 毛泽东这辈子,从小在湖南韶山冲的农家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爸毛贻昌是小地主,逼着他干农活。他13岁进私塾,课余还帮家里放牛砍柴,早早就摸透了农村的苦日子。1913年考上湖南第四师范,在长沙泡图书馆,读《新青年》,脑子里塞满新思想。1918年去北京北大当助理员,整理书架时接触马克思主义,那时候他就想着怎么帮农民翻身。 1921年,他参加中共一大,回湖南建支部,组织工人罢工。1927年秋收起义,带队上井冈山,开辟农村根据地,边打游击边分田地。长征路上,遵义会议确立他领导地位,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到陕北窑洞安顿。他在那儿写文章,规划抗日路线,推动国共合作。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他指挥部队围歼国民党军,1949年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当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跟保健医生聊起卫生工作,直指农村医疗大问题。那时候,全国140多万卫生人员,80%挤在城市,高级医生大城市占七成,农村只剩一成。医疗经费85%投城市,服务全国15%人口,还多是干部。农村五亿农民,一无医二无药,常见病没人管,传染病到处跑。他批卫生部脱离群众,只搞高精尖研究,忽略老百姓急需的预防治疗。 他点明,医院那套检查法不适合农村,医生培养也只为城里医院。尖端病研究不是不要,但人力物力得少放,大头得解决群众痛点。指示明确,要把医疗重点转到农村,培养适合乡下条件的医生。这话一出,全国卫生系统震动,文件迅速下发,各地开始调整部署。毛泽东这火不是无名之火,早年农村经历让他对农民疾苦感同身受。 指示下达后,1966年各地组医疗队,城里医生下乡带药巡诊。上海永和公社试半农半医,农民边干活边学医,三个月出师当卫生员。1968年,第一批赤脚医生上岗,多是初中生或农民,学包扎打针,带基本药箱走村串户。到1970年,全国培训上百万,村里建卫生室,公社集体出钱,农民交点费,就能看小病。 合作医疗制度推开,公社一级设卫生院,县里有医院,三级网织起。赤脚医生管预防,接种疫苗控传染病,婴儿死亡率从150‰降到80‰。经费65%投农村,病床数从40%升到60%。这模式简单实惠,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看中,说是中国以少投入换大健康收益的样板。农村小病不出村,大病转乡县,农民终于喘口气。 毛泽东晚年继续抓国家大事,1976年9月9日北京逝世,享年82岁。他的指示成农村卫生转折,惠及亿万农民。赤脚医生后来转成村医,基层服务没断。回看那年6月,他发火是为老百姓鸣不平,这份心劲儿,搁今天也值得琢磨。
80年华国锋来南京,许世友称病不见,晚年许评价:华同志耳根子软1980年6月1
【1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