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会在俄乌问题上主动妥协吗 泽连斯基的妥协迷局:战场失利下的政治豪赌与全球博弈 2025年9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抛出“未被全吞即胜利”的宣言,将战场现实与政治话术推向新维度。在俄军持续空袭顿涅茨克选矿厂、乌军征兵年龄扩至40岁的背景下,这一表态既是对战场颓势的无奈妥协,更是为潜在领土妥协埋下舆论伏笔。当他在采访中强调“只要俄罗斯未完全占领乌克兰即为胜利”时,实则暗含对西方的施压与对俄的试探——若西方继续削减援助,乌克兰或将被迫接受以领土换安全的交易。 战场现实与政治话术的双重困境 俄军“有限消耗”策略持续奏效:喀山无人机工厂月产能提升至1200架,远程导弹成本下降40%,而乌军却面临弹药短缺、兵员质量断崖式下滑的困境。泽连斯基的“胜利标准”退化轨迹清晰可见:从2022年“收复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领土”,到2023年“坚守顿巴斯核心区域”,再到如今“未被全吞即赢”,每一轮标准降低都折射出战场现实的残酷挤压。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一逻辑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乌克兰政府存在即胜利”的表态如出一辙,暗示西方早已在为领土妥协铺垫舆论。 国际博弈的多维裂变 美国特朗普政府削减60%对乌军援,德国将年度援助从80亿欧元降至50亿欧元,欧盟讨论“战后安全保障框架”而非“战胜俄罗斯”——西方援助热情的消退,迫使泽连斯基转向“资源换安全”路径。他推动的矿产协议被解读为“安全保障第一步”,但3%的稀土矿区难以扭转战局,更可能引发资本扩张的新型殖民争议。俄罗斯则坚持“乌东四州入俄”的底线,普京在“西方-2025”军演中强调“抵御任何侵略”,显示其战略目标从“去军事化”转向“领土固化”。 未来悬念:妥协还是僵局? 当泽连斯基提出无条件会见普京却拒绝前往莫斯科,当沙特、土耳其等中立国积极斡旋,当俄军可能在春季发动大规模攻势——这些变量交织下,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是接受“明斯克协议3.0”式的领土妥协,还是陷入更深的军事消耗?当矿产协议成为主权让渡的“缓冲垫”,当西方援助变成“资源抵押”的筹码,乌克兰的“有条件投降”倒计时已然启动。而最深刻的追问在于:当泽连斯基在基辅的废墟中举起橄榄枝,他是否真的准备好接受妥协?还是这只是另一场政治博弈的开始?这,正是每个关注俄乌冲突的人无法回避的灵魂命题,也是钩住读者心弦的那根“弦”。
泽连斯基会在俄乌问题上主动妥协吗 泽连斯基的妥协迷局:战场失利下的政治豪赌与全球
刘全福观天下
2025-09-22 14:12: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