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城市巷战最难打,以色列就出动自爆装甲车炸楼拆房,把加沙城变成一片大空地。把加

史鉴奇谈 2025-09-22 09:59:37

加沙城市巷战最难打,以色列就出动自爆装甲车炸楼拆房,把加沙城变成一片大空地。把加沙城区复杂危险的城市巷战,变成一场硬对硬的野战攻防。   以色列军队在加沙的打法彻底刷新了战场认知。他们压根不按传统巷战套路出牌,直接上“拆迁式轰炸”。把整座城市夷为平地。加沙那片密集的楼群、错综的小巷,原本是游击战的天然屏障。哈马斯武装分子就靠着这些建筑和地下隧道打埋伏、搞突袭。以军一咬牙。干脆把战场全拆了。   他们盯上了老掉牙的M-113装甲运输车。这些车本是美军淘汰的库存,以色列拿来二次利用。不装人。不装弹药。而是塞满整整两吨硝酸铵混合物。一种便宜但威力惊人的工业炸药。摇身一变。成了遥控自爆卡车。驾驶员?不需要。后方操作员按个钮。这些铁棺材就直冲楼房。引爆。整栋建筑瞬间塌成瓦砾堆。   为啥用这种狠招?加沙巷战太难打了。哈马斯把地道挖得跟迷宫似的。深达几十米。连医院、学校底下都藏着入口。传统轰炸根本清不干净。以军索性来个“战场压缩”。把三维立体巷战(地面+地下+楼房)强行压成二维平地。逼着哈马斯走到明面上打野战。一位军事观察员说得直白:“城市一旦变成空地。巷战那套隐蔽玩法就失效了。剩下就是硬碰硬的装备对决。”   成本也是关键因素。以色列空军不是炸不起。用JDAM制导炸弹或“铁穹”拦截弹。每发都得烧掉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而改装一辆二手M-113。成本才几千美元。还能批量生产。对于打长期消耗战的以军。这种“以量换质”的打法成了无奈之选。   除了自爆装甲车。以军还动用了改装小货车当简易炸弹。进一步扩大破坏范围。他们的战术目标很明确:摧毁每一处可能藏匿的地道口和狙击点。把整片城区变为开阔地。让哈马斯无处可躲。   但这种粗暴战术掀起了巨大争议。首当其冲的就是人道灾难。加沙人口极度密集。每炸一栋楼都可能压着平民。联合国统计显示。冲突以来已有超1万栋建筑被毁。几十万人流离失所。以军虽提前用电话和传单警告撤离。但留给平民的时间常常不够。加上地道网络错综复杂。很多人根本来不及逃。国际红十字会直接批评这是“对平民生活基础的系统性摧毁”。   更关键的是。这招到底管不管用?哈马斯可不是传统正规军。很多是兼职民兵。特别擅长打游击。就算城市被推平。他们还能借残垣断壁当新掩体。照旧通过地道快速转移。以军短期内或许控制了地面。但只要地下网络没彻底扫清。哈马斯就能卷土重来。就像一位中东专家点出的:“拆迁能改变地形。但消灭不了抵抗意志”。   战略层面更凸显了矛盾。以色列嘴上说要通过军事行动逼哈马斯放弃抵抗。接受和平方案。但这种“拆楼”战术反而激化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情绪。可能催生更极端的势力。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加沙的废墟只会变成“仇恨的种子库”。   战场上已出现反制。哈马斯敢死队带着RPG火箭筒从地道突然钻出。近距离轰击自爆车。M-113本身防护就差。被击中立马变成火球。以军一度被迫后撤。虽嘴上说“只有轻微损失”。但已暴露这种战术的漏洞——技术优势在废墟中被极大稀释。   回头看。以军这套打法。表面是军事创新。背后藏着政治绝望。他们想靠绝对暴力碾压对手。结果却可能陷入更深的泥潭。炸得掉砖瓦。却炸不掉仇恨;推得平房屋。却推不平一个民族的意志。加沙的夜依然被爆炸照亮。但真正的出路。从来不在炸药里。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