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的看管之下,王明健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他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整整销声匿迹了30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天他本来还在准备毕业材料,突然被叫到办公室。两个神情严肃的军人站在那里,军装上没有任何标识。 他们拿出一份文件,说是国家需要他参与一个重要项目。王明健愣了一下,说自己成绩不是最优秀的,怕是找错人了。 对方目光坚定地表示不会错,已经调查过他的成绩和家庭背景。想到这是报效祖国的机会,他当场签下名字,第二天就跟着军人离开了学校。 他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三十年,父母只知道儿子去从事保密工作,具体做什么、去了哪里,完全不知道。邻居们议论纷纷,有人猜他犯了事被抓,有人说他去当了秘密警察。 家里收到过一封信,就说王明健因特殊任务无法毕业,也不要再打听他的下落。父亲跑到县邮局想打电话问学校,却什么消息都得不到,只能每个月往学校寄一封信,从来收不到回音。 王明健被带到一个荒凉基地,那里汇聚了全国顶尖科研人才,他是最年轻的一个。原来他被安排参与原子弹研发,专门负责铀提炼工作。 那时候中国工业基础弱,国际社会全面技术封锁,资料和设备都极度缺乏。他们只能用土办法,一边摸索一边实验。 最困难的是原料问题,天然铀矿含量极低,一吨矿石提炼不到一公斤铀,而要造原子弹,得先提炼两吨二氧化铀。王明健日夜泡在实验室,反复调整参数,记录数据,经常失败。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灵光一闪,用稀硫酸给矿石“洗澡”,把矿石碎成黄豆大小,不断用酸液冲洗,就能有效提取铀元素。这方法后来叫“简易炼铀法”,成了当时最经济有效的技术。 科研路上不只艰难,还充满危险。1959年一次实验中,带有核辐射的材料突然燃烧爆炸,王明健为了抢救样本数据冲向火场,结果全身严重烧伤。 同事把他送医抢救,昏迷中他还在念叨实验数据。还有一次任务是要在国庆前提炼一公斤纯金属铀,他在车库改成的临时实验室里做试验,发生两次爆炸,身上多处被烧伤,险些丧命。 比身体创伤更痛的是心里愧疚,1958年底他收到家里电报,说奶奶病危。那时项目正到关键阶段,他根本走不开。 没多久第二封电报来了,奶奶已经去世。王明健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却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他朝家乡方向磕了三个头,把悲痛压在心里,继续投入研究。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刻全国欢腾,王明健和同事们激动得泪流满面。但他没有时间庆祝,也没有选择回家。 他继续留在基地改进技术,后来又为核潜艇研发提供动力保障。一留又是二十多年,直到1986年,他才真正重回公众视野,这时他已满头白发。 三十年来他缺席了所有家庭团聚,错过了至亲离世,但他从不后悔。 2020年7月7日,王明健在广东韶关逝世,享年87岁。直到他去世后,更多人才知道他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炼铀功臣”。他用三十年隐姓埋名,换来了国家核盾牌的诞生。 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事业守护了整个民族的未来。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网《中国人的故事|30年深藏功与名!致敬原子弹燃料功臣王明健》 韶关市人民政府网《繁霜尽是心头血 洒向千峰秋叶丹——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功臣王明健》
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9-21 19:04:15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