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吴桂贤主动辞去职务,回到西北国棉厂继续当工人。可就在回到陕西的当晚,

春秋说史 2025-09-20 18:39:56

1977年,吴桂贤主动辞去职务,回到西北国棉厂继续当工人。可就在回到陕西的当晚,得知姐妹们上夜班后,她就直奔工厂也要上夜班:“我是个工人,我能干活!” 1977 年 9 月 27 号夜里,咸阳的秋风裹着棉纱味儿,钻进了西北国棉一厂的车间。 刚主动辞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吴桂贤,下了车压根没回宿舍歇口气,直接找出熟悉的白围兜、戴上工作帽,就往纺纱机跟前走,这天正巧是 “赵梦桃小组” 上夜班。 党的十一大在三个月前开完后,身为新中国头一位女性副总理的她,没等组织安排,自己先递了辞职报告。 从 1975 年 1 月上任到这会儿,她一直坚持 “三三制” 干活: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办公,三分之一回厂里劳动,三分之一跑各地调研。 就算当了大官,她每个月也只拿 76 块的工人工资,啥特殊待遇都不要。 中央本来想安排她当大城市副市长,要么去国企当副厂长,可她在回忆录里说得实在:“我本来就是工人代表,回工厂心里才踏实。” “吴总理咋来了?” 车间里的议论声混着机器轰鸣声飘开,有工友偷偷打量她,小声嘀咕 “都离开两年多了,还会不会开机器啊”。 吴桂贤没接话,伸手就握住挡车手柄,一下照看四台纺纱机。接头、换纱、擦机器,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比好些老工友还利索。 到了后半夜,值班护士瞅见她扶着机器干呕,脸白得吓人,追问半天才知道,她一路颠簸再加劳累,已经吐了好几回。 “歇会儿吧,刚回来还没缓过劲呢。” 姐妹们一个劲劝她歇着,吴桂贤随手抹了把脸,咧嘴一笑摆着手:“我就是个工人,能干活!” 就这么硬扛到天亮交班,她挡车的产量和质量都排在小组前头,之前那些嘀咕的声音早没影了。 后来有人直截了当地问她:“从副总理一下子变回纺纱工,天天围着机器转,心里头就没觉得落差大?”她指着车间里的棉纱说:“一回到厂里,闻着这味儿,心里才踏实。” 之后这些年,她当过上棉一厂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牵头搞 “老机改造”,把新设备引进车间,让老厂子又活泛起来。 1988 年,50 岁的吴桂贤往南去了深圳创业,从陕西招来 108 个技术工人,把鸿华纺织印染公司干成了出口龙头。 退休后也没闲着,还在陕西和深圳之间帮着牵线搞合作,捐钱救灾、支持教育。就这么一直为事儿奔忙,直到 2025 年 4 月,这位老人在深圳走完了一生,享年 87 岁。 以前有传言说她是犯了 “政治错误” 被撤职的,可官方档案写得明明白白:是她主动申请辞职的,退休后还拿着正厅级待遇。 那些说她 “放不下架子” 的人,大概是不懂:对吴桂贤来说,从来就没有 “放下” 这一说,因为她压根就没忘过,自己首先是个工人。 车间的纺纱机换了一代又一代,可 1977 年那个秋夜,副总理脱下西装换工装的背影,早成了 “不忘初心” 最实在的例子。 真正的荣誉,从来不在职位高不高里,就藏在那句 “我是工人” 的实在本色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52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