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太大了!重庆,一老人在山上摘了些野蘑菇,吃了两顿后没出事,就又去山上摘了点,

绾玉说 2025-09-20 11:23:07

代价太大了!重庆,一老人在山上摘了些野蘑菇,吃了两顿后没出事,就又去山上摘了点,结果和家里人吃完后没多久,竟都开始上吐下泻,送去医院被诊断为中毒,而老人因病情严重,还没脱离生命危险...网友:花钱买教训,拿命赌馋嘴! 经验有时候会骗人,而且代价可能是生命。9月18日,一则从重庆传来的新闻令人揪心不已。原本一场温馨的家庭聚餐,却让一家七口人集体被送往医院,究竟是何缘由,令人不禁为之担忧。罪魁祸首,是一种看似无害的野生蘑菇,它的名字叫“大青褶伞”,一个听起来甚至有点诗意的名字,却是一个顶级的伪装者和致命的杀手。 这起悲剧最让人唏嘘的地方,在于它并非源于莽撞或无知,而是一个被精心构建的“安全陷阱”。首先,这种毒蘑菇长得就很有迷惑性,跟一些能吃的菌子简直像双胞胎,普通人很难分清。更要命的是它独特的毒性,这家人在出事前一天,已经用同样的蘑菇做了两顿饭,全家人吃完都好好的,没有任何不舒服。 这一下,经验就成了最危险的误导。于老人而言,事实胜于雄辩。连续食用两顿蘑菇皆安然无恙,此般情形足以佐证,这蘑菇必定是安全无虞的。这个被“亲身验证”过的结论,让他第二天心安理得地再次上山,采了更多回来,准备让全家继续享用。他不知道,这种蘑菇的毒素有长达6到12小时的潜伏期,那两顿饭的安然无恙,只是杀手在悄悄磨刀而已。 平静在第三次饱餐后的几小时内被彻底撕碎。剧烈的腹痛、上吐下泻,仿佛一声令下,同时在这家七口人身上爆发。送至医院后,诊断结果如寒夜冰霜般冷酷无情——急性蘑菇中毒。它就像一记重锤,打破了所有侥幸,让残酷的现实瞬间扑面而来。在“安全”的假象下,毒素早已在他们体内发动了一场针对肝肾等关键器官的无声攻击。 每个人的身体都在与死神拔河,但战况却不相同。家里的六个成员症状稍轻,经过紧急抢救,总算脱离了危险。可那位采蘑菇的老人,因为吃得最多,加上年事已高,成了中毒最深的人。他被直接送进了ICU,直到现在,生命体征依然不稳,还在靠着血液净化和人工肝支持系统苦苦支撑。事后,家属悔恨之情如狂澜般汹涌,撕心裂肺地悲叹:“早知如此,断不会因一时贪念,染指那一口野味。”” 把视线拉远一点,会发现这并非一个孤立的家庭悲剧。夏秋两季,重庆湿润的山区本就是毒蘑菇生长的天堂,而“大青褶伞”正是南方地区蘑菇中毒事件的头号元凶之一。仅仅今年入夏以来,重庆各大医院就已经接诊了数十位类似的病人,警钟其实一直在响。 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有人质疑:当下科技日新月异,如此发达,只需借助手机软件扫一扫,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科普博主和网友们早就辟谣,这种识别方式极不靠谱。还有人信奉“祖传经验”,觉得“以前都这么吃”。这种经验在物种的细微差异和环境变化面前,同样脆弱不堪。 真正的安全底线,简洁得近乎寡淡:不采摘、不食用、不买卖来源存疑的野生菌。如此看似平常之举,却构筑起守护安全的坚实壁垒。有网友算了一笔账,ICU里一天上万的费用,让这顿“免费”的野味成了生命中最昂贵的一餐。这起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大青褶伞”的可怕之处,不只在于它的毒,更在于它太会“骗”了。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侥幸和自以为是的经验,都可能被瞬间击碎。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就应该从拒绝那第一口未知的“山珍”开始。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2025-9-18

0 阅读:53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