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在平壤的会议大厅内,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讲话震撼全球。他宣布,朝鲜不仅已拥有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还在研发高超音速弹头和核动力潜艇,计划进一步提升核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朝鲜首次公开强调“先发制人核打击”,并未重申此前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 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国际社会震动。美国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韩国和日本加强导弹防御部署,联合国安理会则陷入激烈争论,毕竟这场核宣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朝鲜数十年核战略演变的顶点。 要知道,朝鲜的核之路始于冷战时期。1962年,朝鲜在平壤附近的宁边设立核能研究所,197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85年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但1994年与美国的《框架协议》破裂后,朝鲜就逐渐退出国际核约束体系,甚至在2006年10月9日,朝鲜在丰溪里核试验场进行首次核试验,震动全球。 此后,朝鲜接连进行了六次核试验,到2017年成功试射洲际导弹,核能力从初级威慑迈向全球威胁。 可能这时候就会有人好奇,为什么朝鲜会那么执着于核武器?这主要就是因为长期的经济制裁和国际孤立,也让朝鲜将核武视为“生存工具”。 不同于俄罗斯或中国的战略克制,朝鲜的核政策更像是“困兽之斗”。金正恩在2013年提出“经济与核武并进”战略,试图在确保政权安全的同时谋求经济突破。 但是在2018年和2019年的朝美峰会未能解除制裁,朝鲜对国际谈判的信任彻底崩塌,转而加速核武研发。 甚至在2021年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金正恩宣布研发战术核武器,强调其可在多种军事场景中使用,直接就打破了此前仅将核武作为战略威慑的框架。 而且战术核武器的开发,也意味着朝鲜可能在局部冲突中考虑使用核武器,以扭转常规军事劣势或震慑对手。 更是在2025年初的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朝鲜不仅要提升战略核武的威慑力,还要发展“极其精准”的打击能力,目标直指敌方军事设施甚至核武库。 这一转变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担忧。毕竟朝鲜的洲际导弹射程已达1.5万公里,覆盖美国全境。 而且他们的高超音速弹头和潜射导弹技术,也旨在突破美日韩的导弹防御系统。更令人不安的是,朝鲜的核决策机制缺乏透明度,外界对其指挥链和使用红线知之甚少。 毕竟在2022年,朝鲜一年内试射40多次导弹,2025年上半年继续高频测试,也显示出强烈的“挑衅姿态”。这种“黑箱”特性也让误判风险陡增,东北亚的战略稳定岌岌可危。 而韩国和日本国内关于发展核武器的呼声上升,但受制于社会反对和国际约束,尚未迈出实质步伐。 中国和俄罗斯则是呼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也对朝鲜的挑衅行为保持谨慎距离,毕竟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虽不断加码,但是却未能阻止朝鲜的核扩张,而且朝鲜的核战略,也似乎在逼迫国际社会接受其“永久拥核”的现实。 主要信息来源:看看新闻Knews《朝鲜:再发洲际弹道导弹 可打到美国本土》
就在刚刚朝鲜领导人刚刚宣布了9月18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去视察了自家的无人机研
【6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