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好多人没看懂,为何抗联到了1940年就坚持不下去了?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也问过周保中,主要总结了四个原因。
1940年,周保中带着最后几百多名抗联战士踏过黑龙江的冰面,走向苏联境内,这一幕,标志着坚持了九年的东北抗日联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抗联要在这个时候“撤退”?其实背后的原因,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抗联就扛起了武装抗日的大旗,最初几年,他们确实打得风生水起。
队伍一度发展到几万多人,可到了1938年以后,形势急转直下。
日军投入的兵力实在太多了,几十多万日伪军对付几千名抗联战士,这种力量对比下,任何战术都显得苍白。
日军学会了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围剿抗联,经常是几万人围堵几百人,让抗联根本无法施展游击战术。
抗联的枪支弹药全靠缴获,有时候一支步枪只有几发子弹,而日军不仅装备精良,还有飞机大炮配合,这种情况下,每一次战斗对抗联来说都是巨大的消耗。
最狠的还是日军的“集团部落”政策,他们把几百万东北百姓强制迁移到指定区域,周围拉起铁丝网,派兵看守。
这一招直接切断了抗联和民众的联系,断了抗联的兵源、粮源和情报来源。
没有根据地的游击队,就像失去水源的鱼,抗联战士们只能在深山老林里艰难求生,连找个安全的地方养伤都成了奢望。
冬天零下三四十度,他们穿着破棉衣在雪地里行军,不敢生火怕暴露目标。
通讯联络几乎完全中断,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通信设备,主要靠信使传递消息。
可日军封锁太严密,信使的牺牲率高得吓人,各支抗联队伍之间失去联系,只能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
抗联战士们经常以野菜、树皮、草根充饥,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只有棉絮和草根,连一粒粮食都没有,这样的生存条件,常人根本无法想象。
叛徒的出现给抗联造成了致命打击,程斌这些原本的抗联将领投靠日军后,不仅带走了武器装备,还把抗联的秘密基地、行动路线全盘托出。
许多隐蔽多年的据点被一锅端,无数战士因此牺牲。
到了1940年,原本几万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不到几千人,面对几乎绝境的局面,抗联领导层做出了痛苦的决定,撤入苏联,保存最后的革命火种。
这个决定绝不是逃跑或投降,抗联进入苏联后,被整编为苏军远东军第88独立步兵旅,也叫国际旅。
在那里,他们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学会了爆破、通信、空降等现代战争技能。
1945年,苏军对日作战时,这些抗联老兵作为向导和先遣队重返东北。
他们熟悉地形,了解敌情,为苏军迅速击败关东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成为后来人民解放军的骨干力量,在解放战争中贡献巨大。
抗联早期九年的坚持,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确实拖住了日军大量兵力,延缓了日本全面侵华的步伐。
他们用血肉之躯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点燃的抗日烽火,一直燃烧到抗战胜利。
现在想想,那些在冰天雪地里坚持战斗的抗联英雄们,真的让人敬佩。
他们面对的困难比我们现在遇到的任何挫折都要严重千倍万倍,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的信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如果让你穿越回1940年的东北,只有3样东西能带,你会选什么帮抗联破局?武器、粮食、电台、药品?评论区等你神回复!
《归队》:好多人没看懂,为何抗联到了1940年就坚持不下去了?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也问过周保中,主要总结了四个原因。 1940年,周保中带着最后几百多名抗联战士踏过黑龙江的冰面,走向苏联境内,这一
巷子里的故事
2025-09-19 21:42:59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