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中国鹰派戴旭的战略警告太震撼了。多年前,他直言中国空军必须给沿海城市打造

幕沧小澜 2025-09-19 15:40:47

[下雨]中国鹰派戴旭的战略警告太震撼了。多年前,他直言中国空军必须给沿海城市打造3000公里防御纵深!   西太平洋的局势这几年越来越紧张,美国和日本的军事部署几乎已经把压力直接推到中国家门口。   关岛的美军基地距离中国东部不到2500公里,B-2轰炸机飞过来只要两个小时;第一岛链附近的F-35隐身战机和南海水下的核潜艇,随时可能发动精确打击。   这些都意味着,一旦真的冲突,沿海经济区和人口密集区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戴旭提出的核心就是把防御圈推出去,让真正的战场远离本土,这个3000公里的防御纵深,不仅覆盖东海、黄海,还延伸到西太平洋的第二岛链。   这样做不是为了展示武力,而是为了争取提前发现、提前拦截的机会,让敌人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毕竟中国沿海地区对全国经济的支撑太重要,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业、人口和经济总量决定了,一旦被击中,打击将是全局性的。   要实现这样的纵深防御,光靠陆基防御没用,必须依靠空军、海军和火箭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共同形成合力,红旗-9B防空导弹在东南沿海已经布下了多层网,具备对付隐身目标的能力。   东风-21D和东风-26这类导弹更是核心力量,覆盖范围从第一岛链一直打到关岛,能在极短时间内回应威胁。   南海的岛礁机场也是支点,永暑礁和渚碧礁上的机场能让轰-6K挂载远程导弹直接监控菲律宾海方向,再配合双航母编队和新一代战机的远程行动,就能把防御推到几千公里外。   可问题也不少,对手并不会坐以待毙,日本已经决定在九州部署远程反舰导弹,美国正在恢复和利用一些太平洋上的旧机场,目的是分散部署、扩大压制范围。   这样中国的纵深防御就要面对更多方向上的威胁,不只是单一的正面冲击,再加上远程作战面临复杂天气、电磁干扰等因素,对装备稳定性和作战人员素质都是考验。   更重要的是,空军、海军和火箭军之间还需要更紧密的协同,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这些挑战不小,但中国在不断解决。   运-20加油机的改装让战机能飞得更远;攻击-11隐身无人机的列装,增加了远程打击手段;东海防空巡航已经在常态化进行,为防御体系提供了持续的警戒。这些都是在为那道3000公里的屏障加上新的“砖瓦”。   戴旭的判断之所以被很多人重视,是因为他点出了一个现实:和平不是等来的,而是在潜在对手心里种下“碰不得”的念头才有保障。   沿海的城市和经济带,不能等危险冲到门口才去应对,而是要提前把防线建好,只有当对手明白,一旦动手就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这个防御纵深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