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和密集做事真的不适合高敏感妈妈!
畅畅谈育儿
2025-09-19 15:01:33
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不拿手机也不着急投入一天的忙碌,而是抬头看天空梳头100下。
这个简单的仪式,可以提醒我保持觉知,而不是盲目地被生活推着走。
探索自己那么久,换了无数种时间管理法,越来越发现那种“5点起床,清单密密麻麻,争分夺秒”的机械节奏,真的不适合我。
即使靠着意志力强迫自己坚持一段时间,也总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消耗和抗拒,然后动力迅速瓦解,一切打回原形,z后只剩下对自己的失望:“看吧,我就是不行。”
这或许正是我们跟了一个又一个打卡营,却始终无法将习惯内化的根源所在。
因为我们从未真正地了解自己:我喜欢什么?我因什么而抗拒?我容易被什么影响?我的能量何时高涨,何时低谷?我天生适合什么样的节奏?
我们只是盲目地套用着别人的模式,尤其是那些主流、高效的“J人”(判断型)模式——他们天生喜欢计划、条理、控制和完结感。
但这对于天生是“P人”(感知型)的绝大多数高敏感人群来说,盲目地跟随就好像在对自己施展“暴力”。
短期来看,可能就像打了鸡血;长期看,却在制造“习得性无助”。
因为你会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你都很难从那种严丝合缝的计划中获得快乐,反而会因为一次次“计划破产”而更加觉得自己“不行”。
J人活在计划里,那是他们的舒适区;而P人活在感受里,这是我们的天赋所在。
如果盲目跟随J人的模式,我们就不得不忽略甚至压抑自己的感受。但问题在于,高敏感人群的神经系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不被感受影响。
你所认为的“拖延”、那种“莫名其妙的不想做事”,其实从来都不是懒惰或无能。
而是你的感受卡住了,未被看见,能量因此停滞的表现。
是身体在用这种方式提醒你:“这条路不对,请回头看看我。”
所以,与其耗尽心力去学习和追随某种节奏,不如先安静下来,从好好了解自己、觉察自己开始。
觉察,是打破一切死循环的起点。
当你开始觉察,你会发现:
原来比起一早立刻跳起来投入战斗,更需要先提醒自己:“这是我的一天,我先要好好照顾自己。”
“拖延”不是因为懈怠,可能只是大脑需要一段“空白期”来处理高敏感接收到的过量信息。
适合你的节奏不是持续运转,而是“波段式努力”——高效投入一段时间,然后主动休息放松一段时间。
这份对自己的深刻觉察,是所有“方法”能真正生效的土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