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那边出大事了。 联泰建国党,也就是原泰国总理巴育当初亲手搭起来的那个党组织,居然在一次晚餐局之后,核心骨干就被人整锅端走了,直接跳槽到了老对手泰自豪党。 这事不仅让政界震惊,也让不少泰国民众看傻了眼。 说起来,联泰建国党本来就是围绕巴育组建的,他在军人背景加持下当总理多年,虽然争议不少,但手里一直有实权。 后来他退居幕后,党也跟着低调,不过政坛上还是有动作的,特别是在地方势力方面,联泰建国党还保留着不少“老关系”和选区资源,党虽然不大,但该有的地盘和人脉并不少。 这次出事就是出在地方政客这一块,据说在一次由泰自豪党高层设宴的晚餐上,联泰建国党的五十多名地方要员几乎是全员到场。 饭也吃了,话也聊了,转天就集体宣布“改旗易帜”,正式投靠泰自豪党,这一下,原本还算有点组织架构的联泰建国党,瞬间被掏空了中层骨干,直接散架。 很多人不理解,怎么就一顿饭的功夫,能让一整个党的地方班底倒戈,其实这跟泰国政治的运作方式密切相关。 泰国的政党制度虽然表面上是多党制,但说到底还是靠人脉、资源、地方关系来维系。 很多地方政客并不是看重某个党派的理念,而是看谁能给资源、给选票、给平台。他们追的是“势”,而不是“信仰”。 这一点,泰自豪党这几年做得很聪明,他们在地方搞基础建设项目,推进医疗、教育、农业补贴,不管效果如何,至少是把钱和资源送到位了。 地方上吃过甜头的自然愿意跟着走,相比之下,联泰建国党这几年没有明确政策方向,巴育下台后也没再发力,党内缺乏真正的“带头人”,就显得散而无力。 这次跳槽,表面上看是一次普通的政党整合,实质上却暴露出泰国政治生态的一个老问题:政党本身缺乏凝聚力,很多时候靠的是人情和交易,而不是制度和理念。 一旦资源无法持续,或者“靠山”不再,队伍就容易散,这么一来,政治斗争就变得非常现实,谁能掌握资源,谁就能拉人、吃人、扩张。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种“吃党”式的操作,会不会成为泰国政坛的新常态? 这对泰国未来的民主发展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不光要有权力的竞争,更要有规则的尊重。 这件事在泰国国内已经引发不少媒体和学者的讨论,有人说这说明地方派系才是泰国政治真正的“主角”,也有人担心这种操作会让民众对政党政治更加失望。 毕竟,选民投票是基于政党承诺和理念,如果党说变就变,那选民的信任还能维持多久? 总之,这次事件虽然表面上看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政党重组,但背后牵扯到的是整个政坛的结构性问题。 它反映出的不仅是泰国政党的脆弱,也是一种政治文化的现实写照。 参考资料:zaker《泰国“巴育阵营”崩盘!亲信辞职、骨干跳槽,泰南选区拱手让人!》
泰国那边出大事了。 联泰建国党,也就是原泰国总理巴育当初亲手搭起来的那个党组
蛋总扯个事
2025-09-19 14:39:34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