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历帝被绞杀后,李定国率军退入缅甸原始森林,以"宁死荒野不降"的信念坚持抗清。

元芳侃历史 2025-09-19 09:52:41

明永历帝被绞杀后,李定国率军退入缅甸原始森林,以"宁死荒野不降"的信念坚持抗清。临终前他告诉儿子:"你若投降,就不是我李定国之子!" 李定国,本出身贫寒,十岁投身张献忠起义军,因相貌出众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他排行老二。 在军中,李定国以宽容仁慈闻名,还懂兵法、通纬象,常读《通鉴纲目》。顺治元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李定国成为将军。 三年后,张献忠战死,李定国与孙可望率余部南下,后进入云南,分别称王。 那时的南明,内忧外患。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在江南艰难支撑,清军步步紧逼,内部还矛盾重重。李定国却一心想回归大明正统,联明抗清。 可孙可望心怀不轨,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李定国虽知孙可望心思,为实现抗清大业,只能暂且顺从。 顺治九年,是李定国大放异彩的一年。他率十万大军、五十战象从贵州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四月攻克黎平,五月大破靖州,接着收复宝庆,直逼桂林。 在桂林之战中,他大败清军,定南王孔有德走投无路,自焚而死。随后,李定国乘胜追击,七月收复广西多地,平定广东西部。 八月,又收复永州,向衡州进军。短短七个月,收复两个州、十六处郡县,开辟土地近三千里,声名大噪。 然而,南明内部的争斗如毒 瘤般侵蚀着抗清力量。李定国到衡州后,因在永历帝诞辰时携百官拜贺,强调只拜永历帝不拜秦王(孙可望),引起孙可望嫉恨。 孙可望想夺李定国兵权,李定国得知孙可望要以衡州战败为由杀他,只能屯兵永安州。 孙可望嫉妒李定国战功,自己独战清军,却惨遭大败。后来经刘文秀劝说,两人虽和好,但裂痕已深。 顺治十一年,李定国收到永历帝密诏,得知孙可望图谋称帝,遂决定护驾。 次年,他与孙可望展开激战,最终孙可望众叛亲离,投降清军,还将云贵虚实告知清军,导致清军大举进攻云贵。 李定国虽奋力抵抗,却因各种原因,如中缓兵之计、受马吉翔等人干扰,接连兵败,只能护着永历帝逃往永昌。 顺治十六年,永历帝被马吉翔带入缅甸,李定国为救主,多次与白文选合军攻打阿瓦。他上书三十余封迎接永历帝,却被马吉翔阻拦。 李定国还计划造船走水路破敌,船却被缅甸军队烧毁。最终,白文选投降清军,缅甸王将永历帝交给吴三桂。 康熙元年,李定国得知永历帝已死,悲痛万分,六月在生日当天发病去世。令人惋惜的是,他的儿子李嗣兴,违背父亲遗言,率1200余人投降清朝,被任命为宁夏总兵。 李定国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他身处乱世,本可在大西军失败后另寻出路,却怀着对明朝的忠诚和对民族的大义,坚持抗清。 南明内部矛盾丛生,各方势力勾心斗角,孙可望的背叛更是沉重打击。但李定国从未放弃,哪怕到最后只剩残兵败将,仍坚守信念。 他两蹶名王,展现出卓越军事才能,却无法改变南明大厦将倾的命运。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绝境中坚守的力量,也看到历史的残酷与无奈。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元芳侃历史

元芳侃历史

专注于给大家推这种好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