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面前,亲情一文不值!”上海一位百岁老人卖掉名下房产,拿到近3000万售房款,而后将这笔钱分给6个子女。 5个哥姐每人得400多万,唯独小儿子只分到200万。 小儿子不服气,起诉母亲和哥姐,要求重新分配房款! 上海一位九十岁出头的老太太把名下房子卖掉,拿到近3000万现金。 她按早年写的分家协议给六个儿女均分这笔钱,除了最小的儿子,其他五个孩子每人得了500万左右。 小儿子只拿到200万后,把母亲和其他兄姐告上法院,要求补足差价300万,结果法院一审判他赢,二审却反而全盘推翻,不让他再要这笔钱。 事情要从老太太老公2002年去世说起。当时为防止以后子女闹矛盾,全家六人一起签下协议,说不管以后这些房子是租还是卖,收益都要平均分成六份。 这套手续齐全的私房和另外四处房子,包括市中心一套公租房,都包含在内。 七年后的2009年,问题开始出现。 小儿子没跟家人打招呼,拿着父亲的死亡证明和之前的租房合同,自己去把那套公租房的承租人改成自己名字。 其他兄弟姐妹发现时,手续已经办妥。他声称是为了方便打理公房出租,但没提要和其他人分租金。 2021年老太太决定卖掉那套私房,卖了近3000万。按协议应该六分之一分每个人。 但考虑到小儿子早已私下拿走公租房权益,全家商量后只给他200万,其他人各拿500万。 小儿子认为公租房承租权和私房卖钱是两回事,自己改承租人是按规定办理的,应该全额拿私房钱。 2022年初他起诉到法院。一审法官说协议里没写清楚承租权怎么分,公租房和私房是两套房,不能混在一起算。 所以支持他要补钱。老太太和其他五个孩子不服气,继续上诉。 二审法院仔细看了2002年协议,发现协议核心是五处房产整体平均分配。小儿子偷改承租人已经违反协议约定。 所以私房分配可以作为补偿手段。最终二审判他败诉,说老太太处理没错。 这事传开后网上吵翻了。有人觉得小儿子先违约还贪心不足,活该没拿到钱。 也有人说老太太这么大年纪还要被人告,真是造孽。 还有律师解释说家庭协议签字就有法律效力,谁违约就该承担后果,这次判决等于给所有人敲了警钟。 这事到2023年才算彻底结束。老太太现在年纪太大没法自己住,由大女儿照顾,剩下的兄弟姊妹偶尔还会见面吃饭。 至于那个小儿子,听说现在还在到处找关系想申诉,但法院早结案了。
一段非常通透的话:“当你手握200万的存款,一辆30万的车,一套无贷的130平住
【18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