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知青杨俊在云南傣乡被马蜂蜇伤眼睛,傣族大嫂用奶汁给他疗伤。哪料,大嫂却此被丈夫抛弃。杨俊娶了大嫂,带她回城。岳母流泪塞给她300元:“想家了就回来。” 杨俊,1974年刚18岁,北京人,家里是知识分子出身,父母都是教书的,家里书多得能堆满屋。他从小在城里长大,胡同里跑着玩,自行车铃声是他最熟悉的调调。 这个北京小伙乍一到云南傣乡,看啥都新鲜,蚊子咬的包比城里见过的都大。他干活肯下力气,插秧种田、烧火做饭,连衣服破了都学着自个儿缝,那股实在劲儿让寨子里的人都喜欢他。要不是那次捅了马蜂窝,他大概就会像其他知青一样,按部就班地过日子。马蜂蜇得他眼睛肿成一条缝,脸都变了形,火烧火燎的疼。寨子里老辈人说的土方子,挤人奶来擦能解毒。刚生完孩子三个月的明玉大嫂,二话不说挤了半碗奶送过来。她觉着救人要紧,没想那么多规矩体统。 就这碗奶水,把两个人的命运全浇透了。寨子里嚼舌根的话像马蜂毒一样钻心,明玉丈夫觉得丢了脸面,抄起扁担要拼命,吵得天翻地覆,到底离了婚。杨俊心里堵得慌,人家好心救他,反倒拆散一个家。他不能甩手不管,从此天天去明玉家,挑水、劈柴、带孩子、干农活,啥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日子久了,寨子里说闲话的也慢慢改了口风。小半年过去,明玉看着这个城里小伙晒得黝黑,手上磨得全是茧子,心里酸楚又感动。有天晌午,她对着灶前烧火的杨俊说:“你要不嫌弃,咱俩就搭伙过日子吧。” 这事儿背后藏着那时候对人,尤其是对女人严苛的规矩。明玉救人,却因为用了自己奶水,被说成“不守妇道”。她丈夫觉得“面子”比妻子的善心和人命关天更重要。杨俊这个城里来的知识分子家庭孩子,认死理,讲良心,他觉得不能因为那些老规矩就让好人寒心。他俩的结合,像是无声的抗争,对抗着那些能压死人的风言风语和僵化观念。 1979年,知青能回城了。寨子里好些类似的“半路夫妻”散了伙,有的男知青连孩子都不要就走了。杨俊却跑到公社开证明,拉着明玉去县里领了结婚证,铁了心带她走。明玉母亲抹着眼泪塞给女儿三百块钱,那几乎是老太太攒了半辈子的积蓄,反复叮嘱“想家了就回来”。这钱,揣着沉甸甸的母爱和担忧。 回到北京,日子肯定不容易。但杨俊和明玉,两个被流言蜚语和命运考验过的人,靠着那份相互体谅和坚韧,把日子一点点过好了。他们的故事,不只是个浪漫传奇,更看着让人想,那些束缚人的老规矩,到底让多少善意和真心受了委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74年,知青杨俊在云南傣乡被马蜂蜇伤眼睛,傣族大嫂用奶汁给他疗伤。哪料,大嫂
海边观潮客
2025-09-18 16:44:2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