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套用黄岩岛的模式拿回中业岛,能行得通吗? 黄岩岛面积小没有驻军,去年黄岩岛国务院批复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三千多公顷,就是为了保护生态和宣示主权,核心区全面禁人,缓冲区限制活动。 先回顾一下所谓的“黄岩岛模式”。2012年,菲律宾海军在黄岩岛抓扣中国渔船,咱们的海监船直接顶上去,横在对方军舰前面。一边外交交涉,一边海上对峙。菲律宾那几条美国淘汰的老旧军舰,根本耗不过我们。最终咱们通过海警船的常驻和渔民的自由作业,稳稳拿回了实际控制权。这套玩法的成功,关键是因为黄岩岛当时没有菲律宾的常驻军队,也没有移民,菲律宾只是临时占着。咱们用民事力量就能压住场子,没动一枪一炮就实现了实际控制。 但中业岛的局面就复杂多了。菲律宾从1971年就非法占据了中业岛,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他们在岛上修了长达1300米的飞机跑道,驻扎着一个海军陆战营,还迁移了200多老百姓上去定居。岛上甚至建了学校、诊所,搞出了一套“卡拉延市”的行政架子,摆明了要长期赖着不走。这种通过移民制造既成事实的招数相当棘手,让中业岛成了一个带着“人肉盾牌”的军事前哨。 直接复制黄岩岛的封锁对峙策略,在中业岛会面临巨大挑战。虽然菲律宾向中业岛的补给困难(其补给船从巴拉望岛出发需要航行约440公里,耗时约两天两夜),但全面封锁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和国际舆论压力。我们海警可以拦截建材和燃油,但总不能扣下所有生活物资。如果把岛上居民饿急了,国际舆论就会对我们非常不利。此外,岛上还有菲律宾驻军,一旦发生擦枪走火,事态就可能迅速升级。 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中业岛就无可奈何。中国实际上已经采取了一种更具战略耐心的“打卡式”封锁和“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我们要求菲律宾的补给船提前申报,只允许运送必要的生活物资,而坚决拦截一切用于加固军事存在的建材和武器。例如,菲律宾一直想将中业岛的机场跑道延长300米,但那些钢筋水泥至今还堆在巴拉望岛的码头上运不进去。这种策略 slowly but surely (缓慢但确凿地)压缩着菲律宾的活动空间,使其无法强化非法存在,最终让守岛变得难以为继。 我们的地理优势也在不断凸显。渚碧岛离中业岛仅仅20公里,岛上建设了机场、医院、气象站和可供渔民避风的港湾。站在中业岛的海边,甚至能直接望见渚碧岛上的高楼大厦。这种近距离的压倒性存在,形成了强大的战略威慑。等到我们在南海的“岛链”完全连成片,中业岛就会彻底成为一座被包围的孤岛。到那时,菲律宾就算想守,也根本守不住。 黄岩岛的最新发展——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步棋巧妙地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将主权管辖与国际责任绑定,用国内法和国际共识强化了实际管控的合法性与道义优势。虽然中业岛的情况不同,但这种通过法律、行政和民事手段多管齐下,稳步强化主权主张的模式,其核心智慧是相通的。 所以说,中国收回中业岛是大概率事件,但路径依赖的不是对黄岩岛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一场更具综合性的战略博弈。我们正在法理、舆论、军事和经济多个层面同时发力。核心目标就是让菲律宾明白长期非法侵占的成本高到无法承受,同时也要让背后的美国清楚干预南海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这场博弈考验的是定力和智慧。咱们既有足够的耐心,也有坚定的决心。中业岛回到祖国怀抱,是迟早的事。
如果套用黄岩岛的模式拿回中业岛,能行得通吗? 黄岩岛面积小没有驻军,去年黄岩
史鉴奇谈
2025-09-18 08:59:05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