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马占山在路边看见一只野鸡,他抄起猎枪就打,谁知猎枪突然炸裂,受了重伤,毛主席:“你可别死,万一你死在延安,给我带来洗不掉的污点,你是世界知名人士!” 马占山笑着说:“不要紧,我死不了。”[凝视] 他曾接受伪职被骂“汉奸”,却在暗中为抗日筹集军费;他孤军奋战一度退入苏联,又重返西北继续抗战,这位打响江桥抗战第一枪的将军,用他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曲线救国”。 1932年马占山接受伪黑龙江省省长的职务,后来还兼任了伪满洲国军政部长,消息传出,舆论哗然,许多人痛骂他是“叛徒”、“汉奸”。 但谁也没想到,这只是他的缓兵之计,上任后,马占山利用职权秘密筹集军费和物资,将大量资金和军事物资暗中转移到黑河等地,为日后重新抗日做了准备。 仅仅两个多月后,马占山就露出了真面目,1932年4月,他带着200多名亲信离开齐齐哈尔,抵达黑河后立即通电全国,宣布继续抗日,并揭露伪满内幕,出任东北救国抗日联军总司令。 这次“诈降”让日本人大为恼火,也让国人看到了马占山的良苦用心,但他的抗日之路并不顺利,由于缺乏外援,弹药不足,苦战数月后部队伤亡惨重,最终不得不退入苏联境内。 即便如此,马占山也没有放弃抗日,他辗转来到西北,继续在陕甘宁边区一带与日军周旋。到了抗战后期,他已经成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率部在绥远、陕西一带坚持抗战。 马占山与延安也有一段缘分,他曾因意外受伤在延安接受治疗,期间受到了中共方面的悉心照料。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 在养伤期间马占山对抗战局势有过深入思考,他认为单纯依靠正规军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必须发动和武装民众,这个观点在当时颇有见地,也得到了各方的重视。 马占山的抗日经历充分说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抗日不只有一种方式,他的“诈降”虽然冒险,却为抗日保存了实力;他的坚持虽然艰难,却彰显了民族气节。 这位东北汉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爱国,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英雄,却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了自己的抗日之路,从江桥抗战到诈降筹款,从退入苏联到重返西北,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和争议。 今天回看这段历史,我们或许能够理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抗日志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民族独立而战,马占山的选择虽然充满争议,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抗日的初心。 历史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在国家危难之际,有人选择正面硬刚,有人选择迂回作战,但只要目标一致,都值得我们铭记和尊重。 如果你穿越回1932年,面对马占山接受伪职的消息,你会选择相信他是在“诈降”,还是会和当时的舆论一样痛骂他是汉奸?在那个信息不透明的年代,你凭借什么能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意图?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 《毛泽东年谱(中卷)》
1939年,马占山在路边看见一只野鸡,他抄起猎枪就打,谁知猎枪突然炸裂,受了重伤
力量华哥
2025-09-15 10:05:09
0
阅读: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