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草台班子,欧洲议员看头目手势投票,结果手势比反了,所有人全投错票,大翻车! 马丁·席德万这人,1975年出生在东柏林,那时候德国还分东西两边。他爷爷卡尔·席德万在东德混过政界,当过德国统一社会党成员,这家族背景让他从小接触政治圈子。长大后他先干记者,写了不少报道,积累经验。2017年他正式入德国左翼党,开始玩真的政治。两年后,2019年他选上欧洲议会议员,加入左翼组,在议会里代表左派声音。2022年6月,他爬到左翼党联合主席位置,一直干到2024年10月卸任。这期间,他总反对欧盟往乌克兰砸军火,觉得这不是正道,得靠外交谈和。他在议会推过好几个草案,焦点就是反军备,批评西方对俄制裁,说这只会火上浇油。 他还质疑欧盟军事化路径,强调和平谈判才是出路。作为议员,他参加过多次辩论,代表少数派观点发声,推动欧盟外政策转向。他家背景和个人经历,让他对东欧事务特别敏感,总觉得军事干预没好下场。左翼党内部,他算活跃分子,经常组织会议讨论这些议题。卸任主席后,他没闲着,继续在议会跟进类似提案。席德万的立场在欧洲议会不算主流,但每次发言都直击要害,让多数派不得不回应。他推动的反军备议题,虽然常被否,但偶尔也能影响报告措辞。整体看,他代表了欧洲左翼对欧盟政策的批判声音,强调外交优先,避免军事升级。 欧洲议会这地方,汇聚27个成员国议员,大家背景五花八门,语言文化各异,容易出沟通岔子。每年处理上千提案,议员得在不同议题间跳来跳去,脑子转不过弯很正常。投票方式用电子系统,但关键时刻靠手势指引,这套老办法确实落后。9月9日那天,议会表决一份支持乌克兰的报告,这报告涉及欧盟对乌援助策略。本来多数议员支持主流观点,反对任何批评欧盟军事介入的内容。第24条修正案就是这么个东西,它直指欧盟派兵乌克兰的政策,说这策略失败,没带来和平,还拉低欧盟国际地位。提出这修正案的正是席德万领导的左翼组,他们想借此表达不同意见。但按议会势力分布,这条根本过不了,多数派早准备好刷掉它。投票开始,带头议员负责手势:拇指上赞成,下反对。这次本该向下比反对,结果带头人手指一歪,拇指冲上。 全场议员抬头看,很多人直接跟,按下赞成键。工作人员也没吱声,整个过程就这么滑过去。系统一统计,修正案居然多数通过。这下炸锅了,本该否决的玩意儿成了正式内容。媒体一报道,全网笑喷,说欧洲议会真草台。网友做表情包,议员们懵圈脸配错手势,传得飞起。这事暴露议会程序漏洞,手势指引太依赖个人,容易出错。多元文化环境下,误解常见,这次手势翻车就是典型。议会每年议题堆积,议员疲于奔命,出错率高。电子投票虽快,但没纠错机制,就酿成大祸。这修正案内容敏感,批评欧盟军事策略失败,意外通过让少数观点上位。 带头议员失误成导火索,全场跟风凸显集体盲从。事后议会承认问题,计划改规则,加双人指引或用电子板。已公布结果改不了,只能认栽。这事件提醒,民主决策再好,也得防人为失误。欧洲议会处理复杂议题,议员非超人,出错难免。但机制不完善,就放大问题。手势方式虽传统,却不适应现代节奏。27国议员语言障碍,加剧风险。修正案通过虽意外,却让不同声音露头,体现民主多样。但整体看,这翻车损议会形象,网友吐槽草台班子不无道理。欧盟对乌政策本就争议大,这次失误更添话题。席德万的提案本少数,现在正式记录,影响后续讨论。议会需改进,确保表决严谨。类似事件历史上也有,但这次规模大,媒体放大效应强。全网搜索相关报道,法新社首发,其他媒体跟进,细节一致。
如果冯德莱恩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她提议,废除欧盟外交决策全体一致
【117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