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墨西哥突然全球宣布了!2025年9月11日,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

晓绿聊趣事 2025-09-14 13:21:18

就在刚刚

墨西哥突然全球宣布了!

2025年9月11日,墨西哥经济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在墨西哥州公开宣布,计划将亚洲产汽车的关税税率最高提升至50%,以应对进口汽车价格低于参考价的问题,并保护国内约32万个就业岗位‌。

埃布拉德在9月11日的活动中明确表示,亚洲产汽车(涵盖中国、韩国、印度等未与墨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的现行关税(约20%)将上调至允许范围内的上限50%。

当地时间9月11日,总统辛鲍姆在记者会上强调“不要与任何国家发生冲突”,并否认此举是为“讨好美国”,称相关举措属于本届政府的“墨西哥计划”。

墨西哥的关税调整,本质上是一场在多重挤压下的生存策略演练,其背后折射出中等强国在全球化逆流中的艰难平衡。

墨西哥政府称此举将保护32万个就业岗位,但关税壁垒真的是保护就业的有效手段吗?

历史经验表明,短期保护或许能延缓冲击,却难以逆转产业竞争力不足的根本问题。

墨西哥汽车工业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2024年其对美汽车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的35%,其中包含大量亚洲品牌在墨西哥本地化生产的车辆。

此次关税针对的是“未与墨签署自贸协定的亚洲国家”,巧妙避开了美、加等自贸伙伴,实则是一次精准的产业链调控。

更深层看,墨西哥或许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通过提高整车进口门槛,倒逼亚洲车企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本土。

近年来,中国电动车企纷纷布局墨西哥市场,以墨西哥为跳板进入北美市场。

关税壁垒的升高,实则是逼迫企业做出选择——要么放弃墨西哥市场,要么本地化生产。

这与墨西哥吸引外资、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长期战略并不矛盾。

地缘政治的微妙平衡:不是“讨好美国”?

辛鲍姆总统特意强调此举“非为讨好美国”,恰恰暗示了外界对此的普遍猜测。

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框架下与美加形成深度绑定,但同时又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这种“骑墙”战略需要极高外交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墨西哥选择的时间点颇具深意:2025年是USMCA协议首轮修订评估年。

墨西哥此时展示对亚洲汽车的强硬姿态,既向美国示好(缓解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借道墨西哥涌入的担忧),又通过正式声明保持外交独立性。

这种“既迎合又不承认”的策略,正是中等强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典型生存智慧。

墨西哥在声明中特别强调“进口汽车价格低于参考价”,这反映了全球化的微妙转变:

不再争论“自由贸易与否”,而是聚焦“公平贸易为何”。

近年来,多国指责中国汽车凭借补贴政策形成不公平竞争优势,墨西哥此次行动可视为对这套话语体系的呼应。

但值得深思的是:50%的关税真是为了公平竞争,还是可能走向另一种扭曲?

高关税可能导致墨西哥国内市场汽车价格上涨,最终由本国消费者买单。

同时,这可能阻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引进速度,与全球减碳目标产生潜在矛盾。

墨西哥需要在保护就业、维持消费者利益、推进能源转型三者间找到平衡点,而50%的关税是否是最优解,仍需观察。

墨西哥的“中间地带”能维持多久?

墨西哥正试图走一条高难度道路:

既不想完全倒向美国,也不愿放弃与亚洲的经济合作。

但这种“中间地带”战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美国对墨西哥作为“中国商品中转站”的警惕性日益升高,可能施加更多压力;

而亚洲国家也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影响墨西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墨西哥的关税政策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全球贸易集团化趋势加剧,中等国家被迫选边站队的压力只会增大。

墨西哥能否凭借其地理优势和政策智慧,继续维持这种微妙平衡?

抑或最终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这场关税调整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全球化未来的更大试验:

在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时代,一个国家能否既保护自身利益,又不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墨西哥的选择,或许将为其他中等国家提供重要参考。

读者朋友们,您认为墨西哥这种“两边不得罪”的策略能持续多久?

在日益两极化的世界格局中,中等强国是否真的能找到自主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欢迎分享您的见解。

0 阅读:421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