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一名小学生回家后吃饭狼吞虎咽,家长觉得不对劲,明明在学校都吃了,怎么到家后像没吃饭一样,一问才知道,学校竟然因为孩子自带餐具拒绝给他打饭,孩子只是跟着同学蹭了一口,家长一听气坏了 黄先生介绍,这学期开始,学校食堂要求统一使用配置的餐具。虽然开学大会上校长提到“自愿选择”,但很多家长并没接到正式通知,也不知道具体执行会这么严格 黄先生担心学校餐具的卫生问题,就让孩子自带饭盒。没想到,孩子真的就没吃上饭。食堂人员看到不是“统一款”,直接拒绝打饭,也没有解释余地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离谱。一个孩子饿着肚子上完一天课,只因为用的不是学校规定的碗和勺子,这理由能站得住脚吗? 学校方面说,统一餐具是为了方便管理、提高效率,也能保证清洗消毒的质量。这些说法确实有道理,但问题在于执行方式。如果真的是“自愿选择”,就不该一刀切地拒绝给自带餐具的孩子打饭。至少可以提供一个过渡期,或者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再决定要不要让孩子使用统一餐具。 黄先生的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很多家长都对学校餐具的清洗消毒流程存疑。虽然学校通常会有专门的消毒设备,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每一套餐具都能做到彻底清洗、高温消毒,谁也不敢打包票。尤其是在就餐高峰期,工作人员忙不过来,消毒环节可能就会打折扣。相比之下,家里的餐具清洗过程更可控,也更让家长放心。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食堂工作人员当时的处理方式。看到孩子用的不是统一餐具,直接拒绝打饭,连个解释都没有。这种冷冰冰的态度,不仅让孩子感到委屈,也让家长觉得不被尊重。教育本该以人为本,怎么能因为一个碗勺的问题,就让孩子饿肚子呢? 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更合理的解决办法。比如,学校可以允许自带餐具,但要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者提供两种选择,让家长和孩子自己决定。甚至可以考虑收取一定的餐具使用费,用来购买高质量的餐具和维持消毒设备的运转。只要沟通到位,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理解和支持。 这件事反映出的,不只是餐具管理的问题,更是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很多政策在制定时,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如果缺乏透明度和灵活性,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抵触。教育机构和家长之间,本该是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我说你听”的上下级关系。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制度如何制定,都应该把孩子的健康和感受放在第一位。一顿饭看似小事,却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情绪状态。希望学校能重视家长的合理诉求,调整一下执行方式,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湖南江永,一名小学生回家后吃饭狼吞虎咽,家长觉得不对劲,明明在学校都吃了,怎么到
逐梦行者孙
2025-09-13 15:01:52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