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刚把“西伯利亚力量-2”备忘录签完墨迹还没干,俄罗斯能源巨头米勒立马亮出一

康安说历史 2025-09-13 02:39:41

中俄蒙刚把“西伯利亚力量-2”备忘录签完墨迹还没干,俄罗斯能源巨头米勒立马亮出一份绕开蒙古直通中国的管线方案,外加一句“蒙古要是掉链子我们还有B计划”,这话轻巧却像往桌面砸下一块秤砣。 这份刚签署的备忘录原本规划得明明白白。俄罗斯将通过蒙古国领土,每年向中国输送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期限长达 30 年。 蒙古国原本能靠着这条管道,每年稳稳当当收取 20 到 30 亿美元的过路费。这笔收入对蒙古来说不是小数目,足够支撑起不少国内建设项目。可米勒显然没把所有筹码都押在这一条路上。 熟悉米勒的人都知道他的行事风格。这位从圣彼得堡金融经济学院走出来的经济学博士,当年接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时就以铁腕著称。 他一手打造了通往欧洲的北溪管道,又在 2014 年推动了 “西伯利亚力量 1 号” 项目,让俄罗斯天然气直接输送到中国东北。这些项目教会他一个道理,能源合作不能看一时承诺,得做足后手准备。 蒙古国的表现确实让合作方心里打鼓。2023 年三方谈判刚有眉目的时候,蒙古国就玩起了加价的把戏。之前谈好的条件说变就变,仿佛签好的协议只是一张废纸。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2024 年初蒙古政府干脆把 “西伯利亚力量 - 2” 项目从国家计划里移除了。这操作明摆着是不想好好合作,难怪俄罗斯要留一手。 蒙古政府这几年一门心思搞 “第三邻国” 战略。2023 年 10 月刚和美国签了稀土开采协议,转头又跟韩国商量绕开中国港口出口煤炭。 他们甚至计划开通直飞美国的航线,似乎觉得离了中俄也能过得风生水起。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们教训。就像那个和印度合作的炼油厂项目,喊了十年口号,到现在还得求着中国开通边境铁路才能运设备。 米勒提出的 B 计划不止一个选项。其中一个方案是借道哈萨克斯坦,这条 2000 公里的管线能每年输送 450 亿立方米天然气。 另一个更直接的方案,就是从后贝加尔斯克到满洲里的 800 公里短距管线。这条路线地势平坦,施工难度小得多。更重要的是,它完全避开了第三方国家,不用看人脸色。 2025 年 5 月,后贝加尔斯克到满洲里的管道已经破土动工。施工队伍用上了抗寒钢材,确保管道能在零下 40 度的低温环境里正常运行。 俄罗斯工程师们算了笔账,这条管线建成后,不仅能保证对中国的稳定供气,还能省下大笔过境费用。中国华北地区的工厂和家庭也能更早用上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 蒙古国这时候才慌了神。他们在 2025 年 3 月推出 “联盟东方” 项目,想把中俄拉回原来的合作框架。可米勒只是在电话里客气了几句,注意力早已经放在新管线的建设上。 每年几十亿美元的过路费就这么飞了,蒙古国内急得跳脚。他们想靠稀土和旅游业填补缺口,可这些产业哪能一下子撑起这么大的窟窿。 俄罗斯的底气不止来自备用方案。2025 年 9 月,中俄蒙刚结束 “边防合作 - 2025” 联合演习。三国边防部队在边境地区演练了反恐和安保科目,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为能源项目保驾护航。相比北溪管道在国际水域的脆弱性,这条陆地上的能源大动脉有中俄两大强国守护,安全系数高得多。 米勒的 B 计划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地缘政治的现实。俄罗斯通过多元化路线,进一步巩固了对亚洲市场的能源出口。 中国则获得了更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华北地区的能源安全更有保障。蒙古却因为反复无常的外交策略,把送到家门口的红利拱手让人。 现在再看那份墨迹未干的备忘录,更像是中俄给蒙古的最后机会。米勒的话不是威胁,而是提前打好预防针。毕竟在能源合作这盘大棋里,没有谁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有资源,中国有市场,两国的合作基础足够扎实。 蒙古要是还不清醒,恐怕以后这样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他们一边喊着要独立自强,一边在炼油厂项目上还得求中国开通铁路。这种矛盾的操作,怎么可能赢得中俄的完全信任。 米勒已经带着团队去视察新管线的施工进度了。挖掘机在西伯利亚的草原上挖出深深的壕沟。这条绕开蒙古的能源通道,终将成为中俄合作的新里程碑,也会成为蒙古外交决策失误的鲜活教材。国际关系里从来没有后悔药,机会错过了,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红利流到别人手里。

0 阅读:1560

评论列表

岭南燕赵

岭南燕赵

4
2025-09-13 21:45

这就是俄罗斯给我国吃的定心丸、给大项目加的双保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俄罗斯对该项目的急迫心情。

战争2013

战争2013

2
2025-09-14 00:24

这个B计划才是真正的保底工程,这样双方合作就有充足的底气。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